爲什麼Circle、Ripple和Fidelity在追求國家信托銀行的地位

2025年對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業務來說是一個活躍的年份,且沒有放緩的跡象。一些數字貨幣公司已經進入了生命週期的一個階段,重點是證明成熟度、建立信譽,並將自己定位爲區塊鏈和數字資產服務的首選供應商。Circle (NASDAQ: CRCL)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剛剛完成首次公開募股,現在已申請成立一家國家信托銀行。

爲什麼Circle想要一個國家信托銀行

國家信托銀行是一個聯邦特許的機構,專注於保護資產、管理投資和提供保管服務等活動。盡管國家信托銀行不像傳統銀行那樣接受存款或發放貸款,但它們可以保管資產、管理客戶資金,並在此基礎上構建金融產品。

現在,Circle 在一個監管灰色地帶內運作。它發行 USDC,但由於 Circle 並不是真正的銀行,因此必須依賴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來保管其儲備。截至 2023 年,Circle 的現金儲備由紐約梅隆銀行 (BNY Mellon) (NASDAQ: BK) 保管,而黑石集團 (NASDAQ: BLK) 負責其基金管理。但通過建立國家信托銀行,Circle 可以省去像 BNY Mellon 和黑石這樣的中介,直接保管和管理其資產。此外,它將能夠保管和保障客戶資金,並在他們所保管的資產基礎上構建金融產品。

Circle真正追求的是垂直整合。目前,他們依賴第三方來保管現金、管理儲備,並促進與這些活動相關的交易。然而,國家信托銀行允許他們將所有業務內部化。如果獲得國家信托銀行的批準,Circle將能夠發行USDC,保管基礎資產,並在他們持有的資產上直接構建金融產品,而無需依賴任何第三方。這對公司至關重要,因爲區塊鏈和數字貨幣似乎正朝着某個方向發展。當你將這一點與Circle從貨幣審計署(OCC)獲得的信譽結合起來時,Circle爲什麼追求國家銀行特許經營以及他們計劃如何定位自己就變得更加明確。

爲什麼數字貨幣的主要參與者在快速推進監管 目前正在討論一波區塊鏈和數字資產的監管。如果這些法規通過,將爲金融機構和合格投資者打開大門,許多人因該行業處於監管灰色地帶而被擱置,能夠投資於加密產品。這些管理着數十億美元的機構,可能不想從零開始構建自己的數字貨幣基礎設施。他們希望接入一些已經存在的、受監管的、經過實戰檢驗的,並被認爲在機構上是安全的東西;Circle的國家信托銀行可能符合所有這些條件。

數字貨幣行業的先行者,如Circle,建立的信譽越高越好。並不是每個數字貨幣原生企業都有與機構投資者合作所需的資質或監管監督。然而,像Circle這樣的公司已經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這意味着他們受到SEC的監管),並且現在正在申請建立國家信托銀行(這意味着如果獲得批準,他們將受到OCC的監管),在爲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時將處於有利地位。那些自願進入監管、獲得適當許可證並建立正確結構的參與者,將是機構資本青睞的對象。在許多情況下,金融機構被禁止與未滿足這些監管要求的任何人合作。

成爲數字貨幣機構支柱的競賽

隨着這一切的發展,您可以期待更多的數字貨幣巨頭跟隨Circle的腳步,申請上市,申請國家銀行和信托特許,並盡一切可能提升他們的信譽。在可預見的未來,信譽可能意味着來自政府機構或監管機構的批準或監督。

隨着傳統金融機構進入數字貨幣領域的道路逐漸暢通,他們需要值得信賴的服務提供商。如果他們還沒有開始,他們將尋找已經受到監管並且擁有良好業績記錄的合作夥伴。符合這些標準並積累了正確資質的公司將獲得與傳統金融機構做生意的綠燈,而那些已經處於這種位置的公司將是第一批捕捉到這種需求的公司。

當然,當像Circle這樣的一家公司開始朝這個方向邁出步伐時,其他公司會注意到並開始遵循相同的操作手冊。在Circle宣布申請成爲國家信托銀行後不久,Ripple也透露它已申請國家信托銀行特許經營權和聯邦儲備銀行主帳戶。

忠於我們長期以來的合規根基,@Ripple 正在向 OCC 申請國家銀行特許。如果獲得批準,我們將同時擁有來自 NYDFS( 的州和聯邦監管,這是一個新的 ) 和獨特的!( 對穩定幣市場信任的基準。

本週早些時候通過...

— 布拉德·加林豪斯 )@bgarlinghouse( 2025 年 7 月 2 日

據說富達數字資產也在採取類似措施,涉及國家信托銀行特許經營權。

從這裏開始,趨勢只會愈演愈烈。一旦這些產品上線,資本開始湧入,沒有公司會希望自己被迫在一旁觀看競爭對手創造收入並佔領市場份額。

觀看:破解區塊鏈監管難題的解決方案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