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Web 3.0?

新手11/21/2022, 8:11:52 AM
Web 3.0 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来创建与人们更加紧密连结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概念。

前言

Web 3.0 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来创建与人们更加紧密连结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概念。

计算机和互联网 (World Wide Web) 的出现引领了人类进入资讯时代,资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简便、快速、便宜。电子邮件、行动装置、即时通讯软体等的普及更加速了讯息传递的效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因为网络变得更加频繁且不受距离限制。

早期的互联网被称为是 Web 1.0,仅实现了单向的资讯传播,目前则属于 Web 2.0 阶段,允许参与者实现各种互动。由于互联网的成功,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大幅提升,公司间的商业往来与跨国贸易越发兴盛,社交媒体平台应运而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知识、文化、创意的交流,则从现实生活中扩展到网络世界。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科技的发展,一种更新型态、被称为 Web 3.0 的互联网出现了。 Web 3.0 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非同质化代币(NFT)、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得资源的交换和移转变得更加容易,人们将以更高的效率解决不同问题与需求,互联网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层面,而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间的分界线将变得益加模糊。

网络的发展历程

大多数人都已经对于各种网路服务与应用感到习以为常,想听音乐的时候,就去 Spotify 上寻找歌曲,想要网路购物,就点开 Amazon 的网页,想要纪录生活抒发心情,可能会上传照片或文章到 Instagram 或 Twitter,若是要出门游玩,先看看 TripAdvisor 或许是个好主意,似乎这一切都非常自然。
事实上,互联网花费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发展出这些人们所熟悉的服务,依照不同的技术、年代、互动方式,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Web 1.0

在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互联网上能看到的网站几乎都是一连串静态的页面,就像是在阅读报纸或是布告栏,所有的内容都是由网站架设者(通常是公司)先撰写好的静态 HTML 页面,互联网的使用者是被动性地接收资讯。
尽管 URI/URL 和 HTTP 协议的技术提供了人们更多接收讯息的管道,但互联网的使用者之间缺乏互动,没有登录账户、发布文章、上传照片等这些我们目前视为理所当然的功能。所有的互联网使用者就像是进入一间大型图书馆一般,依照书架上的分类标签自己寻找想要看的书籍。没有定制化的服务,每个人看到的内容都一样,人们也很少交流互动,只是静静地读着自己的书。
由于在互联网上创建个人内容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大多数人都只是资讯的消费者,也因此这个时期的互联网被称作是“唯读”的互联网。

Web 2.0

21 世纪 00 年代开始,互联网因为 Javascript 和 HTML5 等技术的应用,开始出现各种互动式的服务如博客(Blog)、串流媒体、RSS、社群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oftware)、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这使得用户与互联网的关系不再是单向式的资讯接收,变成了双向的资讯交流,人们可以自行创作内容上传,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大大增加。网站页面不再是一成不变,会依使用者的参与而增添不同风貌。

在转变的过程中,许多大型科技公司像是 Google, Facebook, Twitter, Amazon 扮演了重要的催化角色,他们搭建起中心化的平台,除了大幅降低了使用者在网络上刊登个人内容所需的技术门槛外,他们也使用 cookie 和用户注册讯息等方式收集数据,来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体验。

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程序应用和平台都是建构在 Web 2.0 之上,人们开始担任起互联网上的资讯生产者,在取得许多便宜便捷的服务时,大型科技公司也取得了大量数据,可用于产品开发与广告行销来产生获利,Web 2.0 是一个“读 - 写”的互联网。

Web 3.0

Web 2.0 的变革翻转了网络世界的样貌,大型平台的兴起垄断了使用者流量,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中心化和侵犯用户隐私权的疑虑。当人们在使用任何所谓“免费”的服务时,实际上他们牺牲的是自己的个人数据隐私,用户本身就是这些平台的产品。你发布的信息成为了平台的内容,为经营网站的公司带来了流量,你检索的资讯都被默默纪录,这些数据可以贩售给广告商以作为行销用途。

区块链的无需许可、无需信任和去中心化的特性为 Web 2.0 的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2014 年以太坊的共同创办人 Gavin Wood 提出了 Web 3.0 一词和其愿景,通过 NFT、加密货币、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可以改变互联网使用者依赖大型平台的权力架构,重新定义资源的分配方式,并取回个人数据的隐私权。在 Web 3.0 的世界中,不必要的仲介会被移除,人与人之间可以自由地直接进行互动和交流,并且取得自主权,保有在网络世界中的身份和价值。因此 Web 3.0 可以说是“读 - 写 - 拥有”的互联网。

什么是 Web 3.0 ?

Web 3.0 的概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统一的说法,但简单来讲,可以把 Web 3.0 理解为一个更好的互联网,它继承了所有 Web 1.0 和 Web 2.0 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陷,结合了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发展,具备了以下特性:

1.去中心化
Web 3.0 的各项服务与平台将不再由中心化的私人机构或集团控制,而是由其建造者与社群用户共同享有,不存在客户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NFT 和加密货币可以使参与者有资格在治理中拥有特殊地位和角色,DAO 使用智能合约赋予社群成员权利与义务。社区治理会让参与者有一致的目标,共同为群体的利益行动。

2.无需许可
每个人都有平等参与 Web 3.0 的权利,互联网将变得更为开放而不排除任何地区的任何人,用户也不会因为审查或是冻结而失去服务或平台的使用权。

3.使用加密货币支付
Web 3.0 的服务会架设在区块链网络上,利用分散式帐本与智能合约的技术以实现不同功能,所有的消费和汇款都将使用加密货币,而不会依赖传统金融机构与银行的支付途径。

4.无需信任
Web 3.0 的服务完全交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使用者可以相信透明的区块链网络和开源代码,平台将以激励机制和代币经济学确保整体系统的可持续性,并消除第三方中介的成本和寻租问题。

5.无所不在
从某种程度上讲,Web 2.0 的服务已经因为智慧型手机而变得随处可及,Instagram 的用户可以随时拍摄照片上传分享,外出旅游时 Google Map 可以在大多数地区提供路线指引。未来,物联网技术将使网络服务不再局限于计算机和穿戴式装置,会有大量的智能产品被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6.语意网络
语意指的是对单词组合与表达意涵的研究,互联网的发明者和计算机科学家 Tim Berners-Lee 在 1999 年就提出了自己对互联网的想像:
“我期盼有一天计算机将能分析出所有网络上的数据、内容、连结和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会被计算机完全地理解和满足。”
近来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已制作出像是 GPT-3 这种对人类语言有高度理解力的聊天程序,未来语意网络将能够解读用户的心思,建立人机之间更好的同步性与体验。

7.人工智能
语意网络只是人工智能在 Web 3.0 中的应用开端,能与人类沟通互动的机器不仅能提供更客制化的服务,还可以自我学习与成长,变成生活与工作上的伙伴。许多原本需要用户自行处理的日常事务将由机器代为解决,人工智能也可以担任咨询者或顾问的角色,为用户的决策和选择提供建议。

8.虚拟现实与 3D 体验
高速网络和物联网的技术将有助于让数位世界中的一切呈现至现实生活中,VR/AR 的穿戴式装置和投影装置会变得更加普及,以往仅能在游戏或动画视频中出现的物品、场景、人物和交互方式都将变得立体,在游戏、电子商务、活动展览等多个领域带来新的沉浸感。

为什么 Web 3.0 很重要?

尽管 Web 3.0 仍处在发展中的阶段,目前尚无未见到大规模应用与对日常生活的明显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演进,Web 3.0 的特性将成为形塑人类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

重新掌握所有权

Web 3.0 通过非同值化代币 (NFT) 让人们可以拥有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并且提供了现实生活中需要第三方公证机构背书的解决方案,比如,学历、工作经历、房地产所有权、商业契约、身份证明、物品制造履历、甚至是个人名声等,没有任何政府或机构能剥夺或伪造 NFT 的所有权,不难想见 NFT 将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不仅限于文化艺术品的范畴。

新互动方式更重个人隐私,抗审查

由于 Web 3.0 从网络互动的关系式中移除了中间机构,大型企业将不再控制用户资料,使用者得以保护个人隐私并降低了政府或公司审查的风险。以往通过法律强制力、帐户冻结与拒绝提供服务等的手段将不再对 Web 3.0 的用户造成威胁,当某一平台不再受到信任时,用户随时可以转移自己的数位身分及资产至其他平台。

个人有机会发展新主导权

在 Web 2.0 的世界中,用户作为内容生产者所提供的经济价值几乎全都被大型平台垄断,如应用程序 Facebook、Twitter 和 Instagram 变现用户数据和流量的广告收益 100% 进入了机构和投资人的口袋,即使是鼓励创作开发的平台如 Youtube 和 App Store,仍然有高达 30% 以上的收益是由企业把持。针对此现象美国国会议员 Ritchie Torres 曾经如此评论:“当你发现这些科技公司平台的抽成比率竟然比黑帮还要更高时,你就知道事情错得有多离谱。”
相较之下,Web 3.0 导向的平台重新将经济价值导回网络世界的生产者手中,如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仅收取艺术创作者贩售总金额的 2.5% 作为营运费用,据估计在 2021 年,OpenSea 网站上的 NFT 销售就替创作者带来了接近 39 亿美元的收入,几乎是 Meta 宣布 2022 年将提供的创作者奖励金额的四倍。人们不再需要面对留在高抽成平台乞求施舍,或是离开平台但失去流量与曝光的抉择,Web 3.0 的平台让创作者们从商业金字塔底下的奴工,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络事业的经营者。

社会组织的变迁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一直都建立在许多框架上。从政治上来说,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必须遵从当地国家政府的法规和限制;以经济上而言,多数人都受雇于公司机构,通过提供劳务换取收入。由于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出现,Web 3.0 的参与者将有望超越这些既有的框架与隔阂,以崭新的方式搭建出不同的社会面貌。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通过个人对社群的贡献换取生活所需,从事的可能是玩游戏、学习新技能、运动、艺术创作或带领社群讨论等这些传统上不被认为是工作赚钱的活动。经济的果实将逐渐从企业创造的商业价值,转移至人们在 Web 3.0 生态系中的贡献。或许有一天,许多人都将会离开公司和居住的国家,自由地选择喜欢的生活地点和想做的事情,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搭建属于去中心化自治居民的乌托邦。

Web 3.0 的限制

Web 3.0 发展潜力是令人期待的,但在人们从 Web 2.0 过渡至 Web 3.0 的世界以前,仍有一些困难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待克服,这些挑战包括:

  1. 更好的网络扩容性和稳定性
    与 Web 2.0 的网络服务相比,Web 3.0 的网络速度慢且不可靠,主要原因在于 Web 3.0 的服务都是架设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上,能够承受的负载受限于该区块链网络的的每秒事务量和稳定性。在 2022 年全球持有加密货币的人口仅约 3% 的情况下,有些区块链上的交易仍然需要使用者等待超过 24 小时才能完成,若 Web 3.0 要走向大众化普及,就必须要克服技术上的瓶颈以应对更加庞大的使用族群。
  1. 无需准入
    尽管区块链的技术使得链上交易成本在某些用途(如跨国转帐汇款)方面有绝对的优势,但对许多生活在开发中国家的人们而言,链上的交易成本仍然过于昂贵,令人望之却步,因此 Web 3.0 的服务和应用还是围绕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富裕国家。目前许多开发人员都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如近期以太坊上的网络升级和 Layer-2 扩容方案技术,将有望使每个人都能更便捷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Web 3.0 服务。
  1. 教育和使用者体验
    Web 3.0 的服务在使用者体验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差,一方面是专业知识上的门槛造成,使用者在接触 Web 3.0 服务前必须先学习各种相关知识,比如如何使用去中心化钱包、去中心化金融、安全性问题、以及各式各样的技术文件等。期待每一位用户都像一位乖乖的学生做足功课后才来使用是不切实际的,除了在 Web 3.0 相关资讯上的教育推广外,提供更直觉的用户流程与服务也是 Web 3.0 成功发展的重要关键。
  1. 中心化的设施架构
    Web 3.0 目前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许多设施架构还是停留在 Web 2.0 的服务。举例来说,某个区块链上的协议和开发团队可能是去中心化的,但协议所用的代码存放在 GitHub 上、社群使用 Discord 经营、公开媒体消息使用 Twitter 发布,这些都是中心化的设施。一旦中心化的设施架构无法继续使用,这些 Web 3.0 的服务也会连带受到影响,目前已有许多 Web 3.0 的开发团队正在开发相关应用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1. 缺乏监管与仲裁
    在无需许可、无需信任、没有第三方中介的去中心化世界里,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自由、平等、且不受任何规则制约。但这些权利也可能遭到滥用,如散播假消息、发表仇恨言论、煽动网络犯罪、数位资产窃盗、从事各种破坏行为等。传统的政府与机构会很难对应这些状况,Web 3.0 的世界中需要建立机制和诱因鼓励参与者们投入建设性的发展,而不是制造出更多的社会问题。

Web 3.0 的范例

许多产品与服务正经历从 Web 2.0 逐渐转移至 Web 3.0 的过程,很难猜测出将来 Web 3.0 世界的真正样貌,但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发展还是会围绕着人们的食、衣、住、行、育、乐这些需求,而且会做的更棒更好。
举例来说,交通网络公司 Uber 的出现,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享有媒合共乘的服务,使用者除了可以使用应用程序寻找愿意提供乘载服务的车辆外,也能登记成为驾驶者赚取额外收入。 Web 3.0 可以从 Uber 的商业模型中往前跨一步,去搭建出遍布全球的去中心化交通网络。

住宿出租网站 Airbnb 让旅行者在几乎任何城市都可以找到居住的地方,也是人类社会共享经济发展的代表之一。未来 Web 3.0 的世界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数位游牧,人们将旅行、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安全、可靠、保护个人隐私的去中心化住宿服务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类似 Airbnb 的去中心化住宿平台将会出现,“四海皆为家”也不再是个不切实际的梦。

教育平台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为许多教育资源不足的偏远地区,或是无法适应传统学校教育的学生们提供了替代的学习途径。在平台上有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天文、美术、计算机等多种课程,使用网络视频和电子黑板的方式授课,全世界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彼此互动。随着 Web 3.0 和网络媒体资讯的发达,去中心化的开放式教育社群会越来越多,学习的重点将从学校教育逐渐转移至生活中不同面向的知识学习。

踏入 Web 3.0 的大门

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將在即將到來的 Web 3.0 變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您也想參與這場盛宴的話,可以做以下這些事情:

  1. 創建加密貨幣錢包
    加密貨幣是許多 Web 3.0 應用的支付方式,熟悉電子錢包的使用方式是必須的。
  1. 尋找社群
    許多社媒平台上可以接收到與 Web 3.0 相關的資訊,無論是 Reddit、Twitter、Telegram、還是 Discord,都可以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們。
  1. 探索 Web 3.0 的應用
    尽管大多数应用仍处在 Web 2.0 至 Web 3.0 的过渡期,主动使用这些服务可以更容易了解 Web 3.0 的应用会是怎样的形式。可以尝试在 OpenSea 平台贩售 NFT、在写作平台 Matters 发布文章、在 Odysee 平台上传影片、或是玩像是 Axie Infinity 这类型的区块链游戏。
  1. 加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许多 Web 3.0 项目都有由社群成员管理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发表提案或是参与投票表决可以帮助您更了解 DAO 的运作模式。
  1. 成为 Web 3.0 应用的开发者
    区块链的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地球上还有许多经济、环境、政治和社会问题正等待着人们去解决,如果您有想到任何可以使用区块链的好点子,或许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杀手级 Web 3.0 应用的发明人之一。

去中心化的未来

从外太空看地球,会发现每个人都属于人类这个大家族。人类文明在过去数千数万年的发展历程中,开始用各种方式区别彼此,我们在相连的大地上画出了国界,在互动交流中区分了阶级与身份。这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许多藩篱,尽管在物质生活上有长足的进步,但资源分配的不公与控制团体的垄断却也造就了许多问题。

随着 Web 3.0 的发展,我们将有机会重新塑造人类世界的一切。在去中心化的网络里,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彼此平等。 DAO 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获取资源。人工智能和语意网络将帮助计算机更好地服务人类,“所求即所得”(Ask and it is given)可能会是未来世界的真实写照。

很难去预测到底 Web 3.0 还会对这个世界造成哪些影响,或许有一天人类世界不再有国家和机构,我们可能也必须重新定义“家庭”这个名词,以包含更广义的网络身份和群体,这场 Web 3.0 的变革才刚开始,未来究竟将如何发展,就让我们一同拭目以待吧!

Author: Piccolo
Translator: Binyu
Reviewer(s): Hugo, Edward, Cecilia, Ashley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什么是Web 3.0?

新手11/21/2022, 8:11:52 AM
Web 3.0 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来创建与人们更加紧密连结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概念。

前言

Web 3.0 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来创建与人们更加紧密连结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概念。

计算机和互联网 (World Wide Web) 的出现引领了人类进入资讯时代,资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简便、快速、便宜。电子邮件、行动装置、即时通讯软体等的普及更加速了讯息传递的效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因为网络变得更加频繁且不受距离限制。

早期的互联网被称为是 Web 1.0,仅实现了单向的资讯传播,目前则属于 Web 2.0 阶段,允许参与者实现各种互动。由于互联网的成功,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大幅提升,公司间的商业往来与跨国贸易越发兴盛,社交媒体平台应运而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知识、文化、创意的交流,则从现实生活中扩展到网络世界。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科技的发展,一种更新型态、被称为 Web 3.0 的互联网出现了。 Web 3.0 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非同质化代币(NFT)、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得资源的交换和移转变得更加容易,人们将以更高的效率解决不同问题与需求,互联网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层面,而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间的分界线将变得益加模糊。

网络的发展历程

大多数人都已经对于各种网路服务与应用感到习以为常,想听音乐的时候,就去 Spotify 上寻找歌曲,想要网路购物,就点开 Amazon 的网页,想要纪录生活抒发心情,可能会上传照片或文章到 Instagram 或 Twitter,若是要出门游玩,先看看 TripAdvisor 或许是个好主意,似乎这一切都非常自然。
事实上,互联网花费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发展出这些人们所熟悉的服务,依照不同的技术、年代、互动方式,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Web 1.0

在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互联网上能看到的网站几乎都是一连串静态的页面,就像是在阅读报纸或是布告栏,所有的内容都是由网站架设者(通常是公司)先撰写好的静态 HTML 页面,互联网的使用者是被动性地接收资讯。
尽管 URI/URL 和 HTTP 协议的技术提供了人们更多接收讯息的管道,但互联网的使用者之间缺乏互动,没有登录账户、发布文章、上传照片等这些我们目前视为理所当然的功能。所有的互联网使用者就像是进入一间大型图书馆一般,依照书架上的分类标签自己寻找想要看的书籍。没有定制化的服务,每个人看到的内容都一样,人们也很少交流互动,只是静静地读着自己的书。
由于在互联网上创建个人内容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大多数人都只是资讯的消费者,也因此这个时期的互联网被称作是“唯读”的互联网。

Web 2.0

21 世纪 00 年代开始,互联网因为 Javascript 和 HTML5 等技术的应用,开始出现各种互动式的服务如博客(Blog)、串流媒体、RSS、社群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oftware)、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这使得用户与互联网的关系不再是单向式的资讯接收,变成了双向的资讯交流,人们可以自行创作内容上传,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大大增加。网站页面不再是一成不变,会依使用者的参与而增添不同风貌。

在转变的过程中,许多大型科技公司像是 Google, Facebook, Twitter, Amazon 扮演了重要的催化角色,他们搭建起中心化的平台,除了大幅降低了使用者在网络上刊登个人内容所需的技术门槛外,他们也使用 cookie 和用户注册讯息等方式收集数据,来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体验。

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程序应用和平台都是建构在 Web 2.0 之上,人们开始担任起互联网上的资讯生产者,在取得许多便宜便捷的服务时,大型科技公司也取得了大量数据,可用于产品开发与广告行销来产生获利,Web 2.0 是一个“读 - 写”的互联网。

Web 3.0

Web 2.0 的变革翻转了网络世界的样貌,大型平台的兴起垄断了使用者流量,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中心化和侵犯用户隐私权的疑虑。当人们在使用任何所谓“免费”的服务时,实际上他们牺牲的是自己的个人数据隐私,用户本身就是这些平台的产品。你发布的信息成为了平台的内容,为经营网站的公司带来了流量,你检索的资讯都被默默纪录,这些数据可以贩售给广告商以作为行销用途。

区块链的无需许可、无需信任和去中心化的特性为 Web 2.0 的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2014 年以太坊的共同创办人 Gavin Wood 提出了 Web 3.0 一词和其愿景,通过 NFT、加密货币、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可以改变互联网使用者依赖大型平台的权力架构,重新定义资源的分配方式,并取回个人数据的隐私权。在 Web 3.0 的世界中,不必要的仲介会被移除,人与人之间可以自由地直接进行互动和交流,并且取得自主权,保有在网络世界中的身份和价值。因此 Web 3.0 可以说是“读 - 写 - 拥有”的互联网。

什么是 Web 3.0 ?

Web 3.0 的概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统一的说法,但简单来讲,可以把 Web 3.0 理解为一个更好的互联网,它继承了所有 Web 1.0 和 Web 2.0 的优点并克服了其缺陷,结合了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发展,具备了以下特性:

1.去中心化
Web 3.0 的各项服务与平台将不再由中心化的私人机构或集团控制,而是由其建造者与社群用户共同享有,不存在客户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NFT 和加密货币可以使参与者有资格在治理中拥有特殊地位和角色,DAO 使用智能合约赋予社群成员权利与义务。社区治理会让参与者有一致的目标,共同为群体的利益行动。

2.无需许可
每个人都有平等参与 Web 3.0 的权利,互联网将变得更为开放而不排除任何地区的任何人,用户也不会因为审查或是冻结而失去服务或平台的使用权。

3.使用加密货币支付
Web 3.0 的服务会架设在区块链网络上,利用分散式帐本与智能合约的技术以实现不同功能,所有的消费和汇款都将使用加密货币,而不会依赖传统金融机构与银行的支付途径。

4.无需信任
Web 3.0 的服务完全交由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使用者可以相信透明的区块链网络和开源代码,平台将以激励机制和代币经济学确保整体系统的可持续性,并消除第三方中介的成本和寻租问题。

5.无所不在
从某种程度上讲,Web 2.0 的服务已经因为智慧型手机而变得随处可及,Instagram 的用户可以随时拍摄照片上传分享,外出旅游时 Google Map 可以在大多数地区提供路线指引。未来,物联网技术将使网络服务不再局限于计算机和穿戴式装置,会有大量的智能产品被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6.语意网络
语意指的是对单词组合与表达意涵的研究,互联网的发明者和计算机科学家 Tim Berners-Lee 在 1999 年就提出了自己对互联网的想像:
“我期盼有一天计算机将能分析出所有网络上的数据、内容、连结和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会被计算机完全地理解和满足。”
近来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已制作出像是 GPT-3 这种对人类语言有高度理解力的聊天程序,未来语意网络将能够解读用户的心思,建立人机之间更好的同步性与体验。

7.人工智能
语意网络只是人工智能在 Web 3.0 中的应用开端,能与人类沟通互动的机器不仅能提供更客制化的服务,还可以自我学习与成长,变成生活与工作上的伙伴。许多原本需要用户自行处理的日常事务将由机器代为解决,人工智能也可以担任咨询者或顾问的角色,为用户的决策和选择提供建议。

8.虚拟现实与 3D 体验
高速网络和物联网的技术将有助于让数位世界中的一切呈现至现实生活中,VR/AR 的穿戴式装置和投影装置会变得更加普及,以往仅能在游戏或动画视频中出现的物品、场景、人物和交互方式都将变得立体,在游戏、电子商务、活动展览等多个领域带来新的沉浸感。

为什么 Web 3.0 很重要?

尽管 Web 3.0 仍处在发展中的阶段,目前尚无未见到大规模应用与对日常生活的明显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演进,Web 3.0 的特性将成为形塑人类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

重新掌握所有权

Web 3.0 通过非同值化代币 (NFT) 让人们可以拥有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并且提供了现实生活中需要第三方公证机构背书的解决方案,比如,学历、工作经历、房地产所有权、商业契约、身份证明、物品制造履历、甚至是个人名声等,没有任何政府或机构能剥夺或伪造 NFT 的所有权,不难想见 NFT 将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不仅限于文化艺术品的范畴。

新互动方式更重个人隐私,抗审查

由于 Web 3.0 从网络互动的关系式中移除了中间机构,大型企业将不再控制用户资料,使用者得以保护个人隐私并降低了政府或公司审查的风险。以往通过法律强制力、帐户冻结与拒绝提供服务等的手段将不再对 Web 3.0 的用户造成威胁,当某一平台不再受到信任时,用户随时可以转移自己的数位身分及资产至其他平台。

个人有机会发展新主导权

在 Web 2.0 的世界中,用户作为内容生产者所提供的经济价值几乎全都被大型平台垄断,如应用程序 Facebook、Twitter 和 Instagram 变现用户数据和流量的广告收益 100% 进入了机构和投资人的口袋,即使是鼓励创作开发的平台如 Youtube 和 App Store,仍然有高达 30% 以上的收益是由企业把持。针对此现象美国国会议员 Ritchie Torres 曾经如此评论:“当你发现这些科技公司平台的抽成比率竟然比黑帮还要更高时,你就知道事情错得有多离谱。”
相较之下,Web 3.0 导向的平台重新将经济价值导回网络世界的生产者手中,如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仅收取艺术创作者贩售总金额的 2.5% 作为营运费用,据估计在 2021 年,OpenSea 网站上的 NFT 销售就替创作者带来了接近 39 亿美元的收入,几乎是 Meta 宣布 2022 年将提供的创作者奖励金额的四倍。人们不再需要面对留在高抽成平台乞求施舍,或是离开平台但失去流量与曝光的抉择,Web 3.0 的平台让创作者们从商业金字塔底下的奴工,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络事业的经营者。

社会组织的变迁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一直都建立在许多框架上。从政治上来说,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必须遵从当地国家政府的法规和限制;以经济上而言,多数人都受雇于公司机构,通过提供劳务换取收入。由于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出现,Web 3.0 的参与者将有望超越这些既有的框架与隔阂,以崭新的方式搭建出不同的社会面貌。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通过个人对社群的贡献换取生活所需,从事的可能是玩游戏、学习新技能、运动、艺术创作或带领社群讨论等这些传统上不被认为是工作赚钱的活动。经济的果实将逐渐从企业创造的商业价值,转移至人们在 Web 3.0 生态系中的贡献。或许有一天,许多人都将会离开公司和居住的国家,自由地选择喜欢的生活地点和想做的事情,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搭建属于去中心化自治居民的乌托邦。

Web 3.0 的限制

Web 3.0 发展潜力是令人期待的,但在人们从 Web 2.0 过渡至 Web 3.0 的世界以前,仍有一些困难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待克服,这些挑战包括:

  1. 更好的网络扩容性和稳定性
    与 Web 2.0 的网络服务相比,Web 3.0 的网络速度慢且不可靠,主要原因在于 Web 3.0 的服务都是架设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上,能够承受的负载受限于该区块链网络的的每秒事务量和稳定性。在 2022 年全球持有加密货币的人口仅约 3% 的情况下,有些区块链上的交易仍然需要使用者等待超过 24 小时才能完成,若 Web 3.0 要走向大众化普及,就必须要克服技术上的瓶颈以应对更加庞大的使用族群。
  1. 无需准入
    尽管区块链的技术使得链上交易成本在某些用途(如跨国转帐汇款)方面有绝对的优势,但对许多生活在开发中国家的人们而言,链上的交易成本仍然过于昂贵,令人望之却步,因此 Web 3.0 的服务和应用还是围绕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富裕国家。目前许多开发人员都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如近期以太坊上的网络升级和 Layer-2 扩容方案技术,将有望使每个人都能更便捷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Web 3.0 服务。
  1. 教育和使用者体验
    Web 3.0 的服务在使用者体验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差,一方面是专业知识上的门槛造成,使用者在接触 Web 3.0 服务前必须先学习各种相关知识,比如如何使用去中心化钱包、去中心化金融、安全性问题、以及各式各样的技术文件等。期待每一位用户都像一位乖乖的学生做足功课后才来使用是不切实际的,除了在 Web 3.0 相关资讯上的教育推广外,提供更直觉的用户流程与服务也是 Web 3.0 成功发展的重要关键。
  1. 中心化的设施架构
    Web 3.0 目前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许多设施架构还是停留在 Web 2.0 的服务。举例来说,某个区块链上的协议和开发团队可能是去中心化的,但协议所用的代码存放在 GitHub 上、社群使用 Discord 经营、公开媒体消息使用 Twitter 发布,这些都是中心化的设施。一旦中心化的设施架构无法继续使用,这些 Web 3.0 的服务也会连带受到影响,目前已有许多 Web 3.0 的开发团队正在开发相关应用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1. 缺乏监管与仲裁
    在无需许可、无需信任、没有第三方中介的去中心化世界里,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自由、平等、且不受任何规则制约。但这些权利也可能遭到滥用,如散播假消息、发表仇恨言论、煽动网络犯罪、数位资产窃盗、从事各种破坏行为等。传统的政府与机构会很难对应这些状况,Web 3.0 的世界中需要建立机制和诱因鼓励参与者们投入建设性的发展,而不是制造出更多的社会问题。

Web 3.0 的范例

许多产品与服务正经历从 Web 2.0 逐渐转移至 Web 3.0 的过程,很难猜测出将来 Web 3.0 世界的真正样貌,但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发展还是会围绕着人们的食、衣、住、行、育、乐这些需求,而且会做的更棒更好。
举例来说,交通网络公司 Uber 的出现,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享有媒合共乘的服务,使用者除了可以使用应用程序寻找愿意提供乘载服务的车辆外,也能登记成为驾驶者赚取额外收入。 Web 3.0 可以从 Uber 的商业模型中往前跨一步,去搭建出遍布全球的去中心化交通网络。

住宿出租网站 Airbnb 让旅行者在几乎任何城市都可以找到居住的地方,也是人类社会共享经济发展的代表之一。未来 Web 3.0 的世界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数位游牧,人们将旅行、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安全、可靠、保护个人隐私的去中心化住宿服务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类似 Airbnb 的去中心化住宿平台将会出现,“四海皆为家”也不再是个不切实际的梦。

教育平台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为许多教育资源不足的偏远地区,或是无法适应传统学校教育的学生们提供了替代的学习途径。在平台上有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天文、美术、计算机等多种课程,使用网络视频和电子黑板的方式授课,全世界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彼此互动。随着 Web 3.0 和网络媒体资讯的发达,去中心化的开放式教育社群会越来越多,学习的重点将从学校教育逐渐转移至生活中不同面向的知识学习。

踏入 Web 3.0 的大门

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將在即將到來的 Web 3.0 變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您也想參與這場盛宴的話,可以做以下這些事情:

  1. 創建加密貨幣錢包
    加密貨幣是許多 Web 3.0 應用的支付方式,熟悉電子錢包的使用方式是必須的。
  1. 尋找社群
    許多社媒平台上可以接收到與 Web 3.0 相關的資訊,無論是 Reddit、Twitter、Telegram、還是 Discord,都可以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們。
  1. 探索 Web 3.0 的應用
    尽管大多数应用仍处在 Web 2.0 至 Web 3.0 的过渡期,主动使用这些服务可以更容易了解 Web 3.0 的应用会是怎样的形式。可以尝试在 OpenSea 平台贩售 NFT、在写作平台 Matters 发布文章、在 Odysee 平台上传影片、或是玩像是 Axie Infinity 这类型的区块链游戏。
  1. 加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许多 Web 3.0 项目都有由社群成员管理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发表提案或是参与投票表决可以帮助您更了解 DAO 的运作模式。
  1. 成为 Web 3.0 应用的开发者
    区块链的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地球上还有许多经济、环境、政治和社会问题正等待着人们去解决,如果您有想到任何可以使用区块链的好点子,或许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杀手级 Web 3.0 应用的发明人之一。

去中心化的未来

从外太空看地球,会发现每个人都属于人类这个大家族。人类文明在过去数千数万年的发展历程中,开始用各种方式区别彼此,我们在相连的大地上画出了国界,在互动交流中区分了阶级与身份。这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许多藩篱,尽管在物质生活上有长足的进步,但资源分配的不公与控制团体的垄断却也造就了许多问题。

随着 Web 3.0 的发展,我们将有机会重新塑造人类世界的一切。在去中心化的网络里,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彼此平等。 DAO 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获取资源。人工智能和语意网络将帮助计算机更好地服务人类,“所求即所得”(Ask and it is given)可能会是未来世界的真实写照。

很难去预测到底 Web 3.0 还会对这个世界造成哪些影响,或许有一天人类世界不再有国家和机构,我们可能也必须重新定义“家庭”这个名词,以包含更广义的网络身份和群体,这场 Web 3.0 的变革才刚开始,未来究竟将如何发展,就让我们一同拭目以待吧!

Author: Piccolo
Translator: Binyu
Reviewer(s): Hugo, Edward, Cecilia, Ashley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Start Now
Sign up and get a
$100
Vou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