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拜佔庭容錯(BFT)?

中級4/5/2023, 1:55:24 PM
拜佔庭容錯(BFT)是在區塊鏈網路中使用的一種容錯共識機制,可讓驗證者之間快速達成安全可靠的協議。

加密貨幣是在點對點網路上運行的去中心化數字資產,即系統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由網路中的節點負責維護。這些網路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共識問題,即如何確保所有節點就系統狀態達成共識。拜佔庭容錯(BFT)共識機制能幫助應對這一挑戰。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什麼是BFT、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的優勢。

什麼是共識?

共識,尤其是在加密貨幣中,是去中心化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來說,共識是指網路中由個人或節點組成的一個羣體就特定決策或交易達成一致的過程。在加密貨幣中,共識十分重要,因爲它負責確保所有節點都同意系統狀態,並且沒有惡意行爲者可以篡改網路。

由於種種原因,在去中心化網路中達成共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去中心化網路中沒有中央組織機構或決策者,因此節點之間很難建立信任。其次,網路中的節點可能在全球不同的地方並且具有不同的利益,因此很難就特定決策達成一致。最後,網路將容易受惡意行爲者的攻擊,他們破壞共識過程並操縱系統以謀取利益。

在去中心化網路中達成共識,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是“拜佔庭將軍”問題。“拜佔庭將軍”是一個假設場景,其中一組將軍必須就特定行動方案達成協議,但一些將軍可能是背叛該團體的叛徒。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確保所有忠誠的將軍都同意採取一致的行動,以防止叛徒破壞系統。

在去中心化網路中,拜佔庭將軍問題被稱爲拜佔庭容錯(BFT)問題。BFT是指去中心化網路在存在惡意節點或故障的情況下仍能達成共識的能力,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確保所有節點就系統狀態達成共識並確保交易的安全。

爲能在去中心化網路中達成共識,人們已開發了不同的共識機制,其中包括工作證明 (PoW)、權益證明 (PoS) 和委托權益證明 (DPoS)。每種機制都各有利弊,能適用於不同的區塊鏈應用程序。

在PoW中,礦工競相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以驗證交易並向區塊鏈添加新區塊。第一個解決問題的礦工能獲得獎勵,並可將區塊添加到鏈中。然而,PoW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因此耗能大且速度慢。

在PoS中,網路根據其持有的代幣數量來選擇驗證者。這些驗證着負責驗證交易並向鏈中添加新塊。與PoW相比,PoS能耗更低、速度更快,但容易受到持有大量代幣的惡意行爲者的攻擊。

DPoS類似於PoS,但其負責驗證交易並向鏈中添加新區塊的驗證者由持幣者選舉產生。DPoS比 PoW和PoS更快、更節能,但容易受到驗證者之間串通舞弊的影響。

雖然這些共識機制各有優勢,但它們可能不適合所有區塊鏈應用程序,尤其是不適用於那些需要高級別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應用程序。此時,BFT就派上用場了,它提供了一種更強大、更安全的機制,能在去中心化網路中達成共識。

什麼是拜佔庭容錯(BFT)?

拜佔庭容錯(BFT)是一種共識機制,能使去中心化網路在存在故障或惡意節點的情況下達成共識。 1982年,Leslie Lamport、Robert Shostak和Marshall Pease在他們題爲《拜佔庭將軍問題》的論文中首次提出BFT。他們因拜佔庭將軍問題有感而作此論文。拜佔庭將軍是一種假設情況,假設將軍們必須就特定的行動方案達成共識,但一些將軍可能是背叛該組織的叛徒。

BFT的工作原理是,在特定決定或交易被視爲有效之前,確保網路中的所有節點就該決定或交易達成共識。在基於BFT的系統中,所有節點相互通信並交換消息以達成協議。每個節點都有區塊鏈或分類帳的副本,並在將交易添加到鏈之前驗證交易。

爲保證網路能夠抵住故障或惡意節點,BFT需要一定數量的節點在決定或交易被視有效之前就其達成共識。這個數量被稱爲拜佔庭容錯閾值,會根據網路的大小和復雜性變化。例如,在具有3個節點的網路中,閾值可能是2,也即這兩個節點必須就一項決定或交易達成一致才能被視爲有效。

BFT可通過實用拜佔庭容錯(PBFT)、聯邦拜佔庭協議(FBA)和ByzCoin等多種方式實現。PBFT是一種基於BFT的共識機制,在許可區塊鏈網路中獲得廣泛運用。PBFT的工作原理是,將節點劃分爲主節點、備份節點和副本節點等不同的角色。主節點負責收集交易請求並排序,然後發送給備份節點進行驗證。備份節點驗證交易後就會將交易的批準發送回主節點,然後主節點將批準的交易廣播到副本節點以供執行。

FBA是一種基於BFT的共識機制,在去中心化系統(如Stellar和Ripple)中獲得廣泛運用。其工作原理是,允許節點對特定決策或交易進行投票。一旦一定數量的節點同意該決定,則該決定被視爲是有效的。

ByzCoin也是一種基於BFT的共識機制,用於ByzCoin區塊鏈網路。它的工作原理是,允許節點對特定交易或決策進行投票。一旦一定數量的節點就交易達成共識,則該交易被視爲有效並被添加到區塊鏈中。

拜佔庭容錯是如何工作的?

在拜佔庭容錯(BFT)系統中,驗證器在確保網路達成共識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將交易和區塊添加到區塊鏈之前,驗證者負責對其進行驗證。這些驗證器是根據某些標準(如網路中的聲譽或權益)從網路節點中選出的。

選擇出驗證器後,塊驗證過程就開始了。在BFT中,塊通過多步驟過程進行驗證。首先,驗證者提出一個區塊,然後將其廣播給其他驗證者進行驗證。每個驗證者驗證該塊並將其驗證的結果(批準或拒絕)廣播給其他驗證者。

爲達成共識,一定數量的驗證者必須批準該區塊。該數量通常設置爲網路中驗證者總數的三分之二。若達到這個數量,該塊將立即被視爲有效並添加到區塊鏈中。

BFT中的塊驗證過程具有容錯能力,也即是說它能抵住錯誤或惡意驗證器的存在。如果發現驗證者是惡意的,則可將其從網路中刪除,並選擇新的驗證者來替換它。

BFT提供的主要好處之一是最終性,即一旦某個塊被添加到區塊鏈中,它就不能被刪除或更改。在其他共識機制(如POW)中,一旦以一定的置信度將塊添加到鏈中,這些塊就被視爲是有效的;但如果惡意行爲者獲得了對網路的控制權,那麼塊就有可能被刪除或更改,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然而,BFT消除了這中種可能性,旦某個塊被添加到鏈中,它就是最終的並且不能更改。

爲了在拜佔庭容錯中實現最終性,一個區塊必須得到一定數量驗證者的確認。區塊被確認後,它就立即被視爲是最終的並且不能更改。這爲網路提供了高級別的安全性,讓網路能適用於需要高級別信任和安全性的應用程序。

拜佔庭容錯有什麼優點?

與其他共識機制相比,拜佔庭容錯(BFT)有多項優勢,最顯著之一是它能夠快速可靠地達成共識。這使其能適用於需要快速交易處理時間和高可靠性的應用程序,例如金融交易和供應鏈管理。

BFT的另一個優勢是它能夠抵御惡意行爲者的攻擊。 BFT具有容錯性,這意味着即使一定數量的驗證者受到損害,它也可以繼續運行。這賦予其高度安全性和抗攻擊性,受到了需要高安全級別應用程序的歡迎。

BFT還具有高度可擴展性,即它能處理大量交易和用戶。這是通過使用並行處理和分片技術實現的,這些技術允許網路同時處理多個事務。

BFT在現實世界中的用例有Ripple協議和Tendermint共識算法。Ripple使用BFT的一種變體,稱爲 Ripple協議共識算法(RPCA),以在其驗證者之間達成共識。因此,Ripple每秒可處理數千筆交易,成爲了世界上最快、最可靠的支付網絡之一。

Tendermint是基於BFT的共識算法的另一個用例,被運用於多個區塊鏈網路,包括Cosmos和Binance Smart Chain。Tendermint具有高度可擴展性,每秒能夠處理數千個事務,因此適合在高流量應用程序中使用。

BFT還有一個實際用例,即Hyperledger Fabric區塊鏈平台。Hyperledger Fabric使用BFT的修改版本——稱爲實用拜佔庭容錯 (PBFT)——來在其驗證器之間達成共識。因此,Hyperledger Fabric成爲需要高級別安全性和可擴展性的企業應用程序的熱門選擇。

總結

拜佔庭容錯是一種重要的共識機制,能幫助確保去中心化網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去中心化系統中,它具有處理拜佔庭故障和達成共識的能力,是許多區塊鏈的熱門選擇。隨着加密貨幣的不斷發展,拜佔庭容錯很可能仍然作爲共識機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

Author: Matheus
Translator: cedar
Reviewer(s): Matheus、Edward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什麼是拜佔庭容錯(BFT)?

中級4/5/2023, 1:55:24 PM
拜佔庭容錯(BFT)是在區塊鏈網路中使用的一種容錯共識機制,可讓驗證者之間快速達成安全可靠的協議。

加密貨幣是在點對點網路上運行的去中心化數字資產,即系統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由網路中的節點負責維護。這些網路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共識問題,即如何確保所有節點就系統狀態達成共識。拜佔庭容錯(BFT)共識機制能幫助應對這一挑戰。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什麼是BFT、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的優勢。

什麼是共識?

共識,尤其是在加密貨幣中,是去中心化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來說,共識是指網路中由個人或節點組成的一個羣體就特定決策或交易達成一致的過程。在加密貨幣中,共識十分重要,因爲它負責確保所有節點都同意系統狀態,並且沒有惡意行爲者可以篡改網路。

由於種種原因,在去中心化網路中達成共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去中心化網路中沒有中央組織機構或決策者,因此節點之間很難建立信任。其次,網路中的節點可能在全球不同的地方並且具有不同的利益,因此很難就特定決策達成一致。最後,網路將容易受惡意行爲者的攻擊,他們破壞共識過程並操縱系統以謀取利益。

在去中心化網路中達成共識,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是“拜佔庭將軍”問題。“拜佔庭將軍”是一個假設場景,其中一組將軍必須就特定行動方案達成協議,但一些將軍可能是背叛該團體的叛徒。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確保所有忠誠的將軍都同意採取一致的行動,以防止叛徒破壞系統。

在去中心化網路中,拜佔庭將軍問題被稱爲拜佔庭容錯(BFT)問題。BFT是指去中心化網路在存在惡意節點或故障的情況下仍能達成共識的能力,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確保所有節點就系統狀態達成共識並確保交易的安全。

爲能在去中心化網路中達成共識,人們已開發了不同的共識機制,其中包括工作證明 (PoW)、權益證明 (PoS) 和委托權益證明 (DPoS)。每種機制都各有利弊,能適用於不同的區塊鏈應用程序。

在PoW中,礦工競相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以驗證交易並向區塊鏈添加新區塊。第一個解決問題的礦工能獲得獎勵,並可將區塊添加到鏈中。然而,PoW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因此耗能大且速度慢。

在PoS中,網路根據其持有的代幣數量來選擇驗證者。這些驗證着負責驗證交易並向鏈中添加新塊。與PoW相比,PoS能耗更低、速度更快,但容易受到持有大量代幣的惡意行爲者的攻擊。

DPoS類似於PoS,但其負責驗證交易並向鏈中添加新區塊的驗證者由持幣者選舉產生。DPoS比 PoW和PoS更快、更節能,但容易受到驗證者之間串通舞弊的影響。

雖然這些共識機制各有優勢,但它們可能不適合所有區塊鏈應用程序,尤其是不適用於那些需要高級別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應用程序。此時,BFT就派上用場了,它提供了一種更強大、更安全的機制,能在去中心化網路中達成共識。

什麼是拜佔庭容錯(BFT)?

拜佔庭容錯(BFT)是一種共識機制,能使去中心化網路在存在故障或惡意節點的情況下達成共識。 1982年,Leslie Lamport、Robert Shostak和Marshall Pease在他們題爲《拜佔庭將軍問題》的論文中首次提出BFT。他們因拜佔庭將軍問題有感而作此論文。拜佔庭將軍是一種假設情況,假設將軍們必須就特定的行動方案達成共識,但一些將軍可能是背叛該組織的叛徒。

BFT的工作原理是,在特定決定或交易被視爲有效之前,確保網路中的所有節點就該決定或交易達成共識。在基於BFT的系統中,所有節點相互通信並交換消息以達成協議。每個節點都有區塊鏈或分類帳的副本,並在將交易添加到鏈之前驗證交易。

爲保證網路能夠抵住故障或惡意節點,BFT需要一定數量的節點在決定或交易被視有效之前就其達成共識。這個數量被稱爲拜佔庭容錯閾值,會根據網路的大小和復雜性變化。例如,在具有3個節點的網路中,閾值可能是2,也即這兩個節點必須就一項決定或交易達成一致才能被視爲有效。

BFT可通過實用拜佔庭容錯(PBFT)、聯邦拜佔庭協議(FBA)和ByzCoin等多種方式實現。PBFT是一種基於BFT的共識機制,在許可區塊鏈網路中獲得廣泛運用。PBFT的工作原理是,將節點劃分爲主節點、備份節點和副本節點等不同的角色。主節點負責收集交易請求並排序,然後發送給備份節點進行驗證。備份節點驗證交易後就會將交易的批準發送回主節點,然後主節點將批準的交易廣播到副本節點以供執行。

FBA是一種基於BFT的共識機制,在去中心化系統(如Stellar和Ripple)中獲得廣泛運用。其工作原理是,允許節點對特定決策或交易進行投票。一旦一定數量的節點同意該決定,則該決定被視爲是有效的。

ByzCoin也是一種基於BFT的共識機制,用於ByzCoin區塊鏈網路。它的工作原理是,允許節點對特定交易或決策進行投票。一旦一定數量的節點就交易達成共識,則該交易被視爲有效並被添加到區塊鏈中。

拜佔庭容錯是如何工作的?

在拜佔庭容錯(BFT)系統中,驗證器在確保網路達成共識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將交易和區塊添加到區塊鏈之前,驗證者負責對其進行驗證。這些驗證器是根據某些標準(如網路中的聲譽或權益)從網路節點中選出的。

選擇出驗證器後,塊驗證過程就開始了。在BFT中,塊通過多步驟過程進行驗證。首先,驗證者提出一個區塊,然後將其廣播給其他驗證者進行驗證。每個驗證者驗證該塊並將其驗證的結果(批準或拒絕)廣播給其他驗證者。

爲達成共識,一定數量的驗證者必須批準該區塊。該數量通常設置爲網路中驗證者總數的三分之二。若達到這個數量,該塊將立即被視爲有效並添加到區塊鏈中。

BFT中的塊驗證過程具有容錯能力,也即是說它能抵住錯誤或惡意驗證器的存在。如果發現驗證者是惡意的,則可將其從網路中刪除,並選擇新的驗證者來替換它。

BFT提供的主要好處之一是最終性,即一旦某個塊被添加到區塊鏈中,它就不能被刪除或更改。在其他共識機制(如POW)中,一旦以一定的置信度將塊添加到鏈中,這些塊就被視爲是有效的;但如果惡意行爲者獲得了對網路的控制權,那麼塊就有可能被刪除或更改,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然而,BFT消除了這中種可能性,旦某個塊被添加到鏈中,它就是最終的並且不能更改。

爲了在拜佔庭容錯中實現最終性,一個區塊必須得到一定數量驗證者的確認。區塊被確認後,它就立即被視爲是最終的並且不能更改。這爲網路提供了高級別的安全性,讓網路能適用於需要高級別信任和安全性的應用程序。

拜佔庭容錯有什麼優點?

與其他共識機制相比,拜佔庭容錯(BFT)有多項優勢,最顯著之一是它能夠快速可靠地達成共識。這使其能適用於需要快速交易處理時間和高可靠性的應用程序,例如金融交易和供應鏈管理。

BFT的另一個優勢是它能夠抵御惡意行爲者的攻擊。 BFT具有容錯性,這意味着即使一定數量的驗證者受到損害,它也可以繼續運行。這賦予其高度安全性和抗攻擊性,受到了需要高安全級別應用程序的歡迎。

BFT還具有高度可擴展性,即它能處理大量交易和用戶。這是通過使用並行處理和分片技術實現的,這些技術允許網路同時處理多個事務。

BFT在現實世界中的用例有Ripple協議和Tendermint共識算法。Ripple使用BFT的一種變體,稱爲 Ripple協議共識算法(RPCA),以在其驗證者之間達成共識。因此,Ripple每秒可處理數千筆交易,成爲了世界上最快、最可靠的支付網絡之一。

Tendermint是基於BFT的共識算法的另一個用例,被運用於多個區塊鏈網路,包括Cosmos和Binance Smart Chain。Tendermint具有高度可擴展性,每秒能夠處理數千個事務,因此適合在高流量應用程序中使用。

BFT還有一個實際用例,即Hyperledger Fabric區塊鏈平台。Hyperledger Fabric使用BFT的修改版本——稱爲實用拜佔庭容錯 (PBFT)——來在其驗證器之間達成共識。因此,Hyperledger Fabric成爲需要高級別安全性和可擴展性的企業應用程序的熱門選擇。

總結

拜佔庭容錯是一種重要的共識機制,能幫助確保去中心化網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去中心化系統中,它具有處理拜佔庭故障和達成共識的能力,是許多區塊鏈的熱門選擇。隨着加密貨幣的不斷發展,拜佔庭容錯很可能仍然作爲共識機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

Author: Matheus
Translator: cedar
Reviewer(s): Matheus、Edward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Start Now
Sign up and get a
$100
Vou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