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契合以太坊的基本價值觀的項目,期望通過 EigenLayer實現去中心化預言機和一個數據&計算市場,同時也正因此你們可以發現其商業模式這塊相對較薄弱,盈利預期可能並不比其他預言機項目強,甚至要實現盈利可能也需要較長一段時間(還要考慮到預言機項目的收入能力並不算高的)。而且,相比ChainLink這樣的去中心化預言機龍頭項目,目前eOracle的基本面唯一優勢是其提供的OVS(Oracle Validated Service),也就是eOracle允許開發者開發各種定制化的預言機,並且在eOracle的市場上出售。這就相當於一個去中心化的軟件市場一樣,eOracle提供了在其中扮演了平台的角色。如果這個市場未來實現以後,能夠形成正向的增長飛輪,那麼eOracle就有繼續起飛的可能。當然,如果eOracle能夠提供更低價的去中心化預言機服務,將會更有吸引力。
目前參與方式比較有限,目前主要是需要質押ETH或LST代幣,是否參與需要DYOR。
關於 eOracle 團隊的具體信息,目前沒有詳細的公開資料。不過,根據其技術團隊寫的Aegis協議論文可以窺得一角。在該篇論文上署名的包括:
目前我們可以暫時假設上述所有人都是eOracle的團隊成員,看起來似乎eOracle是一個來自以色列的團隊。
最終目的是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無需許可且值得信賴的中立數據和計算市場。
目標客戶與收入來源:
OVS(Oracle Validated Service)一詞指的是在eOracle基礎設施之上開發自己的預言機的定制預言機構建者。構建者可以創建 OVS 並在 eOracle 市場上提供它們,或者開發人員可以將它們用於自己的應用程序。
具體來看,OVS開發者可以自主配置數據源(財務數據、房地產數據還是任何其他類型的數據)並且爲應用程序構建自定義聚合邏輯,以最適合應用程序的方式處理和組合數據,從而提供增強的功能和性能。
Dapp開發者可以將Dapp與eOracle集成,以訪問eOracle提供的價格數據。
合作夥伴:
eOracle 基於 EigenLayer 構建,受益於以太坊驗證者支持的加密經濟安全性。運營商可以通過向 eOracle 生態系統做出貢獻來註冊以獲得獎勵。(注意:下文提及的「數據驗證者」的收益實際上由Eigenlayer來保障,而維護EO鏈的「鏈驗證者」將)
Rootdata上未有eOracle的融資信息(2024年8月6日)。
這裏根據Token Terminal數據,參照去中心化預言機賽道項目ChainLink,Pyth以及UMA的收入或使用的Gas費總數作爲參考。
ChainLink收入以及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數據如下圖所示:
Pyth Network使用的Gas費數據(收入數據缺失)如下圖所示:
UMA使用的Gas費數據(收入數據缺失)如下圖所示:
可見,如果單做預言機項目,網路的收入並不高,每日的收入僅在幾百~幾千美金波動。作爲對比,各位可以看看借貸項目龍頭Aave以及Dex龍頭Uniswap的營收情況:
Aave:
Uniswap:
從Aave和Uniswap的每日收入動輒幾百k美金可以看出,預言機收入和前兩者收入真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面(當然,不排除Token Terminal所選用的指標不能正確真實地反映預言機項目的收入,這裏我們暫時假定Token Terminal的數據無誤)。因此,可以預測eOracle僅靠預言機產生的收入來看,收入能力預測不會太突出,可能需要從其他方面破局(最簡單的是發幣賣出,最根本的是布局衍生業務拓寬收入來源,這要看項目方的選擇了)。
正如Vitalik所建議的,eOracle採用雙代幣方法,即利用以太幣(ETH)作爲安全性的主要部分,確保攻擊協議所需的「預算」很高,並且基於預言機原生代幣的攻擊「成本」也很高。此外,原生代幣還將用於激勵正面行爲、懲罰惡意行爲者,以及去中心化所有權和治理。這樣,eOracle就可以享受以太幣帶來的穩定性、加密經濟安全性和靈活性,並與原生代幣保持一致。
但是eOracle具體的分配比例和方案未公布,需要注意。
eOracle積分既授予運營商,也授予 ETH 委托人,通過質押 ETH 的持續時間和金額進行量化,運營商積分來自與每個運營商關聯的總回收點數。
質押者積分=質押的代幣數量(ETH或LST)×質押小時數
舉例來說,用戶質押了1ETH10天的時間,那麼獲取的積分就爲110天24小時/天=240。
如果用戶質押了多種代幣,那麼質押者的總積分就是這些積分的總和。
運營商積分=其下所有用戶的總積分*0.03
舉例來說,如果有5位用戶將資金共計10ETH委托給運營商A共計10天,那麼運營商獲取的積分就是1010天24小時/天*0.03=72。當然,如果運營商自己也有質押的資金,那麼也會獲得相應的質押者積分,這裏不再舉例了。
eOracle是首個以太坊原生預言機,它被設計爲一個由以太坊保障安全、EigenLayer構建的模塊化且可編程的數據層。eOracle爲去中心化應用提供了與現實世界相連的原生安全性以及鏈下計算能力,並得到了再質押的以太幣和以太坊驗證者去中心化網路的支持。eOracle 的使命是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無需許可且值得信賴的中立數據和計算市場。
eOracle與傳統oracle的比較:
封閉市場vs開放市場
傳統預言機充當中間人角色,決定數據的成本、供應和多樣性。而eOracle的數據市場則摒棄了中間人,取而代之的是由區塊鏈驗證者組成的最大且最多樣化的網路。這使得驗證者和去中心化應用(dapps)能夠在自由市場中直接交互,爲生態系統帶來多樣化和高質量的數據。驗證者和dapps之間的直接關係通過創造更便宜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數據,使雙方受益。在這個市場中,效率和包容性解鎖了新的創新和機會。
封閉操作vs全局分布式操作
與區塊鏈生態系統的性質相反,傳統預言機節點的註冊和操作僅限於一組選定的節點。eOracle依托以太坊驗證者運營的節點,體現了生態系統的價值和安全原則,將以太坊PoS的安全性擴展到預言機空間。
品牌信任vs以太坊安全信任
傳統上,預言機依賴於啓動帶有品牌標識的質押池,這爲消費者應用增加了信任假設和攻擊向量。而通過利用以太坊驗證者,eOracle使應用能夠利用安全數據,而無需在其安全考慮中引入新的參與者或攻擊向量。
不透明vs透明和可編程
過去,爲了實現驗證的局限性補償,實施了帶有模糊聚合的孤立預言機系統(insular oracle systems with obfuscated aggregation)。然而,隨着EigenLayer和再質押機制的出現,eOracle實施了符合生態系統標準的激勵、透明度和加密經濟安全標準。
受限訪問vs無權限集成
信息的開放和免費訪問不僅是生態系統的一個價值,也是創新的一個關鍵方面。任何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應用都可以訪問和使用eOracle數據。應用不再受到基礎設施限制的束縛,從而限制了行業進步,而是可以在不犧牲效率的情況下,在任何地方使用所需的數據。
最底層由Eigenlayer提供安全性。Eigenlayer的智能合約管理網路的加密身分、權益記錄、驗證者集,並使 eOracle 能夠削減惡意的驗證者的資金。
EO-Chain是一個由Eigenlayer運營商(重新質押其ETH以保障網路安全的以太坊驗證者)運營的專用權益證明(Proof-of-Stake, PoS)區塊鏈。EO-chain將計算從主區塊鏈(指以太坊主網)中卸載出來,在降低成本和延遲的同時,爲預言機運營商保持去中心化的激勵。這種設置允許所有計算都在鏈上進行,從而確保透明性和安全性。這一層包含的核心組件有:
eos鏈上的智能合約,可以聚合和驗證驗證者提交的數據。這些智能合約通過匯總數據驗證者的籤名來產生數字籤名的、可驗證的數據,並考慮到它們各自的投票權。
智能合約可以無需許可地部署在消費者區塊鏈上,以集成eOracle數據。這些合約可以驗證eOracle協議生成的籤名的有效性,並使dapp能夠讀取和使用他們想要的數據。
eOracle 提供Websocket和REST API,以便將eOracle數據用作拉取型預言機(pull oracle)。結合eOracle Solidity SDK,dapps可以使用Python、Typescript或其他自動化解決方案來自動化其數據使用。
分爲四個階段:報告、驗證 與 聚合、發布、使用。
任何可公開訪問的現實世界數據都可以添加到eOracle網路中,eOracle運營商(也就是前文的「數據驗證者」)將開始對這些數據進行報告。報告的數據源來自不同的端點,如WebSocket或API。
用戶可自行設定報告的頻率和要提取的值。一旦運營商獲得數據,它就會對數據進行籤名,並在EO鏈上以交易的形式發送。
任何擁有高於閾值權益的運營商都可以參與報告,其報告的權重由其持有的權益決定。特定運營商的報告無法被其他方僞造,並且一旦接收,其參與即成爲EO鏈狀態的一個不可變部分。
運行eOracle節點的運營商(也就是前文的「鏈驗證者」)接收包含籤名報告的交易。節點隨後通過加密籤名驗證報告者的身分。由於協議的無許可性質,報告具有抗審查性。智能合約定期使用專用方案(OVS)聚合經過驗證的報告。
Dapps 可以使用eOracle的標準聚合,這些聚合採用先進的算法和協議來識別和丟棄異常值,或爲特定用例定義的自定義聚合。爲了達成共識和保證安全性,計算分布在多個驗證者之間並由他們進行驗證。
計算聚合過程及其結果成爲EO-Chain不可變的一部分。這個過程的去中心化、透明和無許可性質確保了報告和聚合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驗證性。這些結果隨後可以發布。
發布是(「鏈驗證者」)將eOracle聚合數據發布到目標區塊鏈上的過程。目標區塊鏈是指任何希望使用eOracle數據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s)所在的區塊鏈網路。爲了提供eOracle數據,每個目標區塊鏈都有一個智能合約,用於驗證、解析和批準由EO鏈籤名和生成的數據。
爲了節省gas成本和提高效率,聚合數據會被哈希處理並映射到Merkle樹的一個葉子節點上,然後與eOracle狀態相關聯,並由當前有效的eOracle驗證者集合進行籤名。eOracle採用BLS數字籤名方案,通過閾值籤名和籤名聚合,實現了大規模參與者的高效參與。這種加密方案允許使用可擴展的籤名方案來保護所需的資產。
去中心化應用(dapps)、個人和機構可以通過使用eOracle的Solidity SDK在智能合約層輕鬆與eOracle交互,並在鏈上讀取所需的聚合數據。
對低延遲或定制更新感興趣的用戶還可以使用eOracle的REST-API。這使用戶能夠接收所有用於證明鏈上數據有效性的組件,然後執行依賴的交易。所有加密、編碼和解析工作都由eOracle的Solidity和Typescript/Python SDK進行抽象處理。
鏈下基礎設施可以使用eOracle的WebSocket接口來緩存聚合數據,並提供流暢且低延遲的用戶體驗,從而在用戶服務上實現即時集成和執行。eOracle的低延遲接口使得鏈上安全性和透明度更加易於訪問,從而爲用戶提供無縫的用戶體驗。
這一點和ChainLink的工作流程類似,參見下圖:
eOracle Validator Set通過Aegis協議集成到以太坊PoS Validator Set中,使以太坊驗證者無需許可即可自由參與eOracle網路。
隨着時間的推移,改變驗證者集合在傳統上被稱爲重新配置(reconfiguration)。已知的解決方案基本上都涉及在新區塊的共識過程中同意對委員會(validator committee)的更新。也就是說,區塊i的決定包含了將生成區塊i+1的委員會細節。
然而,eOracle鏈的驗證者並不是在eOracle鏈上確定的,而是在以太坊上通過質押(restaking)和解除質押(unstaking)操作來確定的。因此,每個區塊都包含了對最新以太坊區塊的引用(哈希指針)。這隱式地決定了下一個區塊的委員會:即該以太坊區塊上重新質押者的集合。
問題就在此與經典實例出現了分歧:在以太坊區塊中定義的委員會是臨時的,一旦其成員解除質押,該委員會就會失效。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們的區塊鏈可能會在沒有活躍委員會的情況下運行。
我們通過引入一種稱爲Aegis的新設計來解決這個問題,Aegis是eo鏈背後的算法,它使用主鏈(以太坊)來保護(就像神話中的盾牌一樣)一條衍生鏈(eOracle鏈)。
Aegis 使用從Aegis塊到主鏈塊的引用來定義驗證者集合,在主鏈上設置檢查點以持續做出決定,並在之前的委員會變得無效時在主鏈上重置以建立一個新的委員會。它確保在所有時間的安全性,並在Aegis節點之間的延遲較低時實現快速進展。
eBFT 是 eOracle 採用的一種安全且新穎的網路。它由共識引擎(IBFT)和外部驗證者集合配置協議(Aegis)組成。eBFT 利用 IBFT 共識引擎來封裝區塊,提供特定的網路能力,並管理網路。與 Tendermint 基於共識引擎配合使用的 eOracle EigenLayer 集成智能合約,完全實現了 Aegis 協議。
IBFT(Istanbu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是一種共識機制,設計用於確保區塊鏈網路在存在惡意節點的情況下仍能達成共識。IBFT 基於拜佔庭容錯算法,要求至少三分之二的節點同意才能確認交易並生成區塊。它採用輪流出塊的方式,每個驗證者輪流提議一個區塊,其他驗證者進行驗證和投票。IBFT 具有高吞吐量、低延遲和快速最終確定性的特點,非常適合企業級區塊鏈應用。
Tendermint 是 Cosmos 網路的核心貢獻者,提供分布式網路的重要工具。其主要產品 Tendermint Core 是領先的拜佔庭容錯(BFT)共識引擎,確保區塊鏈項目的安全性和可擴展性。此外,Tendermint 還提供 Cosmos SDK,這是一個構建區塊鏈應用的流行框架,以及 IBC 協議,促進區塊鏈間的通信。這些工具使開發者能夠輕鬆創建強大、去中心化的應用。
eBFT 的外部驗證者集合配置協議(Aegis)通過一組遵循 Aegis 協議規範的核心智能合約實施。這些合約整合了再質押功能,配置了驗證者集合,並記錄了 eOracle 狀態的承諾。
狀態轉換
IBFT 2.0 定義了一系列狀態轉換,這些轉換決定了對區塊鏈狀態的鏈上共識。一個驗證者提出一個要添加的區塊,該區塊指定了更新區塊鏈狀態的操作。
以太坊驗證者集合中的驗證者接受有效的提議區塊。每個驗證者的投票分配權重由其質押的代幣數量決定,必須有一個超多數量的驗證者驗證一個區塊,該區塊才能被接受。
當一個驗證者提出一個新的區塊時,其他驗證者會對其進行驗證並投票決定是否接受。如果需要,這個過程可以重復進行。在每輪重復中,必須有一個達到閾值數量的驗證者驗證並籤署該區塊,它才能被添加到區塊鏈上。如果未達到閾值,則開始下一輪,另一個驗證者將提出一個區塊並重復此過程。
如果提議的區塊被達到閾值數量的驗證者驗證並籤署,則該區塊被接受並反映在區塊鏈的新狀態中。
區塊的提議者以區塊生成速率被選擇來構建區塊。提議者的選擇機制基於 Tendermint,通過一個確定性選擇算法實現。擁有更多投票權重的驗證者被選中的頻率更高。
共識的好處
投票權力與質押量成正比:驗證者的投票權力與其質押的代幣數量成正比。這意味着質押更多代幣的驗證者將擁有更多的投票權力,因此在網路上的決策過程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這種機制爲驗證者提供了經濟激勵,促使他們誠實地行事並維護網路的最佳利益。
經濟激勵促進誠實行爲:由於驗證者的收益與其在網路中的表現直接相關,他們有強烈的動機去維護網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任何試圖通過惡意行爲來破壞網路的行爲都將導致其質押的代幣受到損失,從而降低了他們進行此類行爲的動力。
利用PolyBFT堆棧:eBFT採用PolyBFT堆棧,該堆棧利用了其外部質押設計和跨鏈功能。這種設計使得eBFT能夠更靈活地與其他區塊鏈網路進行交互,並增強了其安全性和可擴展性。
Aegis協議與EigenLayer的集成:Aegis協議通過EigenLayer與以太坊原生驗證者進行集成,從而完成了對網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保障。這種集成不僅增強了eBFT的容錯性,還使其能夠利用以太坊強大的社區和生態資源。
2024年8月6日數據:
說起預言機項目,就不得不提及龍頭項目Chainlink了。說實話,目前eOracle項目與之同樣期望打造一個去中心化預言機網路,而且在架構上面也是採用了類似於數據源(交易所)→數據採集節點(API 服務商)→數據處理中心(預言機鏈→最終用戶(智能合約項目方)的模式,並沒有看見eOracle項目的突出優勢。
而且,更不要提Chainlink在業務方面,除了喂價服務(解決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難以篡改性),還有VRF隨機數(解決了鏈上隨機數的驗證和防篡改問題)以及Chainlink Function(解決了智能合約連接 Web2 API 的門檻和中心化問題、自定義運算的數據難以篡改性以及安全性問題)等等更加多樣的產品。
同時,Chainlink也是出了名地重視開發者關係,配備有諸多文檔與教學資源幫助開發者快速的上手 Chainlink 的開發工作,定期組織各種活動和賽事,如黑客馬拉松、開發者大會、技術研討會、線下 Meetup 等,爲開發者提供相關激勵計劃等等。
Chainlink的團隊陣容也是非常豪華的:
另外,Chainlink在生態合作方面更是首屈一指的,保護的協議多達400個,TVS高達$20.057b(均是Defilama排名第一)。
如果要說eOracle的在業務方面比Chainlink多走的一步,應該就是其OVS(Oracle Validated Service)了。eOracle允許開發者開發各種定制化的預言機,並且在eOracle的市場上出售。這就相當於一個去中心化的軟件市場一樣,eOracle提供了在其中扮演了平台的角色。如果這個市場未來實現以後,能夠形成正向的增長飛輪,那麼eOracle就有繼續起飛的可能。總之,如果是對於沒有特別需要的小白開發者而言,Chainlink肯定是首選,但如果是有一定基礎的開發者,可能會選擇eOracle,因爲在這上面我還能把我做的產品賣給別人。
再者就是,eOracle未來如果能夠在價格方面低於Chainlink等一衆老牌項目,也會對開發者更有吸引力。
參與機會
再質押ETH及LST
獎勵說明:eOracle積分
前文已經提過,目前獲取eOracle的積分的方式主要就是質押ETH及LST代幣,質押者積分=質押的代幣數量(ETH或LST)×質押小時數。
有條件的甚至可以註冊成爲eOracle的節點運營商,運營商積分=其下所有用戶的總積分*0.03。
交互教程:這裏僅演示再質押ETH及LST代幣。
進入點選你要再質押的代幣,連結錢包後完成再質押操作。
注意1:一般不能通過流動性再質押協議如Renzo,Etherfi這種再質押,因爲這些流動性再質押協議往往不會給用戶委托節點運營商的權利,也就是說你並不清楚你再質押的資金是給eOracle的還是別的項目的。
注意2:再質押的各種概念細節如有不太清楚的,可以觀看我們社群LYS Lab的B站通識課視頻。
參考連結
https://app.eigenlayer.xyz/avs/0x23221c5bb90c7c57ecc1e75513e2e4257673f0ef
https://blog.eoracle.io/the-eoracle-ambassador-program-building-like-elon-einstein-edison/
https://blog.eoracle.io/the-end-game-for-oracles/
https://blog.eoracle.io/the-ethereum-oracle-now-live-on-eigenlayer-mainnet/
https://blog.eoracle.io/the-eoracle-points-program/
https://blog.eoracle.io/introducing-eoracle/
https://web3caff.com/zh/archives/84690
https://www.binance.com/zh-CN/square/post/8491430140657
https://foresightnews.pro/article/detail/35268
https://www.maxcrypto.space/p/chainlink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098238.html
https://foresightnews.pro/article/detail/32719
https://tokenterminal.com/terminal/financial-statements/chainlink
本文轉載自[techub],著作權歸屬原作者[Peyton, LYS Lab(@X@LingyueSamaWeb3)],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這是一個非常契合以太坊的基本價值觀的項目,期望通過 EigenLayer實現去中心化預言機和一個數據&計算市場,同時也正因此你們可以發現其商業模式這塊相對較薄弱,盈利預期可能並不比其他預言機項目強,甚至要實現盈利可能也需要較長一段時間(還要考慮到預言機項目的收入能力並不算高的)。而且,相比ChainLink這樣的去中心化預言機龍頭項目,目前eOracle的基本面唯一優勢是其提供的OVS(Oracle Validated Service),也就是eOracle允許開發者開發各種定制化的預言機,並且在eOracle的市場上出售。這就相當於一個去中心化的軟件市場一樣,eOracle提供了在其中扮演了平台的角色。如果這個市場未來實現以後,能夠形成正向的增長飛輪,那麼eOracle就有繼續起飛的可能。當然,如果eOracle能夠提供更低價的去中心化預言機服務,將會更有吸引力。
目前參與方式比較有限,目前主要是需要質押ETH或LST代幣,是否參與需要DYOR。
關於 eOracle 團隊的具體信息,目前沒有詳細的公開資料。不過,根據其技術團隊寫的Aegis協議論文可以窺得一角。在該篇論文上署名的包括:
目前我們可以暫時假設上述所有人都是eOracle的團隊成員,看起來似乎eOracle是一個來自以色列的團隊。
最終目的是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無需許可且值得信賴的中立數據和計算市場。
目標客戶與收入來源:
OVS(Oracle Validated Service)一詞指的是在eOracle基礎設施之上開發自己的預言機的定制預言機構建者。構建者可以創建 OVS 並在 eOracle 市場上提供它們,或者開發人員可以將它們用於自己的應用程序。
具體來看,OVS開發者可以自主配置數據源(財務數據、房地產數據還是任何其他類型的數據)並且爲應用程序構建自定義聚合邏輯,以最適合應用程序的方式處理和組合數據,從而提供增強的功能和性能。
Dapp開發者可以將Dapp與eOracle集成,以訪問eOracle提供的價格數據。
合作夥伴:
eOracle 基於 EigenLayer 構建,受益於以太坊驗證者支持的加密經濟安全性。運營商可以通過向 eOracle 生態系統做出貢獻來註冊以獲得獎勵。(注意:下文提及的「數據驗證者」的收益實際上由Eigenlayer來保障,而維護EO鏈的「鏈驗證者」將)
Rootdata上未有eOracle的融資信息(2024年8月6日)。
這裏根據Token Terminal數據,參照去中心化預言機賽道項目ChainLink,Pyth以及UMA的收入或使用的Gas費總數作爲參考。
ChainLink收入以及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數據如下圖所示:
Pyth Network使用的Gas費數據(收入數據缺失)如下圖所示:
UMA使用的Gas費數據(收入數據缺失)如下圖所示:
可見,如果單做預言機項目,網路的收入並不高,每日的收入僅在幾百~幾千美金波動。作爲對比,各位可以看看借貸項目龍頭Aave以及Dex龍頭Uniswap的營收情況:
Aave:
Uniswap:
從Aave和Uniswap的每日收入動輒幾百k美金可以看出,預言機收入和前兩者收入真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面(當然,不排除Token Terminal所選用的指標不能正確真實地反映預言機項目的收入,這裏我們暫時假定Token Terminal的數據無誤)。因此,可以預測eOracle僅靠預言機產生的收入來看,收入能力預測不會太突出,可能需要從其他方面破局(最簡單的是發幣賣出,最根本的是布局衍生業務拓寬收入來源,這要看項目方的選擇了)。
正如Vitalik所建議的,eOracle採用雙代幣方法,即利用以太幣(ETH)作爲安全性的主要部分,確保攻擊協議所需的「預算」很高,並且基於預言機原生代幣的攻擊「成本」也很高。此外,原生代幣還將用於激勵正面行爲、懲罰惡意行爲者,以及去中心化所有權和治理。這樣,eOracle就可以享受以太幣帶來的穩定性、加密經濟安全性和靈活性,並與原生代幣保持一致。
但是eOracle具體的分配比例和方案未公布,需要注意。
eOracle積分既授予運營商,也授予 ETH 委托人,通過質押 ETH 的持續時間和金額進行量化,運營商積分來自與每個運營商關聯的總回收點數。
質押者積分=質押的代幣數量(ETH或LST)×質押小時數
舉例來說,用戶質押了1ETH10天的時間,那麼獲取的積分就爲110天24小時/天=240。
如果用戶質押了多種代幣,那麼質押者的總積分就是這些積分的總和。
運營商積分=其下所有用戶的總積分*0.03
舉例來說,如果有5位用戶將資金共計10ETH委托給運營商A共計10天,那麼運營商獲取的積分就是1010天24小時/天*0.03=72。當然,如果運營商自己也有質押的資金,那麼也會獲得相應的質押者積分,這裏不再舉例了。
eOracle是首個以太坊原生預言機,它被設計爲一個由以太坊保障安全、EigenLayer構建的模塊化且可編程的數據層。eOracle爲去中心化應用提供了與現實世界相連的原生安全性以及鏈下計算能力,並得到了再質押的以太幣和以太坊驗證者去中心化網路的支持。eOracle 的使命是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無需許可且值得信賴的中立數據和計算市場。
eOracle與傳統oracle的比較:
封閉市場vs開放市場
傳統預言機充當中間人角色,決定數據的成本、供應和多樣性。而eOracle的數據市場則摒棄了中間人,取而代之的是由區塊鏈驗證者組成的最大且最多樣化的網路。這使得驗證者和去中心化應用(dapps)能夠在自由市場中直接交互,爲生態系統帶來多樣化和高質量的數據。驗證者和dapps之間的直接關係通過創造更便宜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數據,使雙方受益。在這個市場中,效率和包容性解鎖了新的創新和機會。
封閉操作vs全局分布式操作
與區塊鏈生態系統的性質相反,傳統預言機節點的註冊和操作僅限於一組選定的節點。eOracle依托以太坊驗證者運營的節點,體現了生態系統的價值和安全原則,將以太坊PoS的安全性擴展到預言機空間。
品牌信任vs以太坊安全信任
傳統上,預言機依賴於啓動帶有品牌標識的質押池,這爲消費者應用增加了信任假設和攻擊向量。而通過利用以太坊驗證者,eOracle使應用能夠利用安全數據,而無需在其安全考慮中引入新的參與者或攻擊向量。
不透明vs透明和可編程
過去,爲了實現驗證的局限性補償,實施了帶有模糊聚合的孤立預言機系統(insular oracle systems with obfuscated aggregation)。然而,隨着EigenLayer和再質押機制的出現,eOracle實施了符合生態系統標準的激勵、透明度和加密經濟安全標準。
受限訪問vs無權限集成
信息的開放和免費訪問不僅是生態系統的一個價值,也是創新的一個關鍵方面。任何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應用都可以訪問和使用eOracle數據。應用不再受到基礎設施限制的束縛,從而限制了行業進步,而是可以在不犧牲效率的情況下,在任何地方使用所需的數據。
最底層由Eigenlayer提供安全性。Eigenlayer的智能合約管理網路的加密身分、權益記錄、驗證者集,並使 eOracle 能夠削減惡意的驗證者的資金。
EO-Chain是一個由Eigenlayer運營商(重新質押其ETH以保障網路安全的以太坊驗證者)運營的專用權益證明(Proof-of-Stake, PoS)區塊鏈。EO-chain將計算從主區塊鏈(指以太坊主網)中卸載出來,在降低成本和延遲的同時,爲預言機運營商保持去中心化的激勵。這種設置允許所有計算都在鏈上進行,從而確保透明性和安全性。這一層包含的核心組件有:
eos鏈上的智能合約,可以聚合和驗證驗證者提交的數據。這些智能合約通過匯總數據驗證者的籤名來產生數字籤名的、可驗證的數據,並考慮到它們各自的投票權。
智能合約可以無需許可地部署在消費者區塊鏈上,以集成eOracle數據。這些合約可以驗證eOracle協議生成的籤名的有效性,並使dapp能夠讀取和使用他們想要的數據。
eOracle 提供Websocket和REST API,以便將eOracle數據用作拉取型預言機(pull oracle)。結合eOracle Solidity SDK,dapps可以使用Python、Typescript或其他自動化解決方案來自動化其數據使用。
分爲四個階段:報告、驗證 與 聚合、發布、使用。
任何可公開訪問的現實世界數據都可以添加到eOracle網路中,eOracle運營商(也就是前文的「數據驗證者」)將開始對這些數據進行報告。報告的數據源來自不同的端點,如WebSocket或API。
用戶可自行設定報告的頻率和要提取的值。一旦運營商獲得數據,它就會對數據進行籤名,並在EO鏈上以交易的形式發送。
任何擁有高於閾值權益的運營商都可以參與報告,其報告的權重由其持有的權益決定。特定運營商的報告無法被其他方僞造,並且一旦接收,其參與即成爲EO鏈狀態的一個不可變部分。
運行eOracle節點的運營商(也就是前文的「鏈驗證者」)接收包含籤名報告的交易。節點隨後通過加密籤名驗證報告者的身分。由於協議的無許可性質,報告具有抗審查性。智能合約定期使用專用方案(OVS)聚合經過驗證的報告。
Dapps 可以使用eOracle的標準聚合,這些聚合採用先進的算法和協議來識別和丟棄異常值,或爲特定用例定義的自定義聚合。爲了達成共識和保證安全性,計算分布在多個驗證者之間並由他們進行驗證。
計算聚合過程及其結果成爲EO-Chain不可變的一部分。這個過程的去中心化、透明和無許可性質確保了報告和聚合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驗證性。這些結果隨後可以發布。
發布是(「鏈驗證者」)將eOracle聚合數據發布到目標區塊鏈上的過程。目標區塊鏈是指任何希望使用eOracle數據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s)所在的區塊鏈網路。爲了提供eOracle數據,每個目標區塊鏈都有一個智能合約,用於驗證、解析和批準由EO鏈籤名和生成的數據。
爲了節省gas成本和提高效率,聚合數據會被哈希處理並映射到Merkle樹的一個葉子節點上,然後與eOracle狀態相關聯,並由當前有效的eOracle驗證者集合進行籤名。eOracle採用BLS數字籤名方案,通過閾值籤名和籤名聚合,實現了大規模參與者的高效參與。這種加密方案允許使用可擴展的籤名方案來保護所需的資產。
去中心化應用(dapps)、個人和機構可以通過使用eOracle的Solidity SDK在智能合約層輕鬆與eOracle交互,並在鏈上讀取所需的聚合數據。
對低延遲或定制更新感興趣的用戶還可以使用eOracle的REST-API。這使用戶能夠接收所有用於證明鏈上數據有效性的組件,然後執行依賴的交易。所有加密、編碼和解析工作都由eOracle的Solidity和Typescript/Python SDK進行抽象處理。
鏈下基礎設施可以使用eOracle的WebSocket接口來緩存聚合數據,並提供流暢且低延遲的用戶體驗,從而在用戶服務上實現即時集成和執行。eOracle的低延遲接口使得鏈上安全性和透明度更加易於訪問,從而爲用戶提供無縫的用戶體驗。
這一點和ChainLink的工作流程類似,參見下圖:
eOracle Validator Set通過Aegis協議集成到以太坊PoS Validator Set中,使以太坊驗證者無需許可即可自由參與eOracle網路。
隨着時間的推移,改變驗證者集合在傳統上被稱爲重新配置(reconfiguration)。已知的解決方案基本上都涉及在新區塊的共識過程中同意對委員會(validator committee)的更新。也就是說,區塊i的決定包含了將生成區塊i+1的委員會細節。
然而,eOracle鏈的驗證者並不是在eOracle鏈上確定的,而是在以太坊上通過質押(restaking)和解除質押(unstaking)操作來確定的。因此,每個區塊都包含了對最新以太坊區塊的引用(哈希指針)。這隱式地決定了下一個區塊的委員會:即該以太坊區塊上重新質押者的集合。
問題就在此與經典實例出現了分歧:在以太坊區塊中定義的委員會是臨時的,一旦其成員解除質押,該委員會就會失效。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們的區塊鏈可能會在沒有活躍委員會的情況下運行。
我們通過引入一種稱爲Aegis的新設計來解決這個問題,Aegis是eo鏈背後的算法,它使用主鏈(以太坊)來保護(就像神話中的盾牌一樣)一條衍生鏈(eOracle鏈)。
Aegis 使用從Aegis塊到主鏈塊的引用來定義驗證者集合,在主鏈上設置檢查點以持續做出決定,並在之前的委員會變得無效時在主鏈上重置以建立一個新的委員會。它確保在所有時間的安全性,並在Aegis節點之間的延遲較低時實現快速進展。
eBFT 是 eOracle 採用的一種安全且新穎的網路。它由共識引擎(IBFT)和外部驗證者集合配置協議(Aegis)組成。eBFT 利用 IBFT 共識引擎來封裝區塊,提供特定的網路能力,並管理網路。與 Tendermint 基於共識引擎配合使用的 eOracle EigenLayer 集成智能合約,完全實現了 Aegis 協議。
IBFT(Istanbu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是一種共識機制,設計用於確保區塊鏈網路在存在惡意節點的情況下仍能達成共識。IBFT 基於拜佔庭容錯算法,要求至少三分之二的節點同意才能確認交易並生成區塊。它採用輪流出塊的方式,每個驗證者輪流提議一個區塊,其他驗證者進行驗證和投票。IBFT 具有高吞吐量、低延遲和快速最終確定性的特點,非常適合企業級區塊鏈應用。
Tendermint 是 Cosmos 網路的核心貢獻者,提供分布式網路的重要工具。其主要產品 Tendermint Core 是領先的拜佔庭容錯(BFT)共識引擎,確保區塊鏈項目的安全性和可擴展性。此外,Tendermint 還提供 Cosmos SDK,這是一個構建區塊鏈應用的流行框架,以及 IBC 協議,促進區塊鏈間的通信。這些工具使開發者能夠輕鬆創建強大、去中心化的應用。
eBFT 的外部驗證者集合配置協議(Aegis)通過一組遵循 Aegis 協議規範的核心智能合約實施。這些合約整合了再質押功能,配置了驗證者集合,並記錄了 eOracle 狀態的承諾。
狀態轉換
IBFT 2.0 定義了一系列狀態轉換,這些轉換決定了對區塊鏈狀態的鏈上共識。一個驗證者提出一個要添加的區塊,該區塊指定了更新區塊鏈狀態的操作。
以太坊驗證者集合中的驗證者接受有效的提議區塊。每個驗證者的投票分配權重由其質押的代幣數量決定,必須有一個超多數量的驗證者驗證一個區塊,該區塊才能被接受。
當一個驗證者提出一個新的區塊時,其他驗證者會對其進行驗證並投票決定是否接受。如果需要,這個過程可以重復進行。在每輪重復中,必須有一個達到閾值數量的驗證者驗證並籤署該區塊,它才能被添加到區塊鏈上。如果未達到閾值,則開始下一輪,另一個驗證者將提出一個區塊並重復此過程。
如果提議的區塊被達到閾值數量的驗證者驗證並籤署,則該區塊被接受並反映在區塊鏈的新狀態中。
區塊的提議者以區塊生成速率被選擇來構建區塊。提議者的選擇機制基於 Tendermint,通過一個確定性選擇算法實現。擁有更多投票權重的驗證者被選中的頻率更高。
共識的好處
投票權力與質押量成正比:驗證者的投票權力與其質押的代幣數量成正比。這意味着質押更多代幣的驗證者將擁有更多的投票權力,因此在網路上的決策過程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這種機制爲驗證者提供了經濟激勵,促使他們誠實地行事並維護網路的最佳利益。
經濟激勵促進誠實行爲:由於驗證者的收益與其在網路中的表現直接相關,他們有強烈的動機去維護網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任何試圖通過惡意行爲來破壞網路的行爲都將導致其質押的代幣受到損失,從而降低了他們進行此類行爲的動力。
利用PolyBFT堆棧:eBFT採用PolyBFT堆棧,該堆棧利用了其外部質押設計和跨鏈功能。這種設計使得eBFT能夠更靈活地與其他區塊鏈網路進行交互,並增強了其安全性和可擴展性。
Aegis協議與EigenLayer的集成:Aegis協議通過EigenLayer與以太坊原生驗證者進行集成,從而完成了對網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保障。這種集成不僅增強了eBFT的容錯性,還使其能夠利用以太坊強大的社區和生態資源。
2024年8月6日數據:
說起預言機項目,就不得不提及龍頭項目Chainlink了。說實話,目前eOracle項目與之同樣期望打造一個去中心化預言機網路,而且在架構上面也是採用了類似於數據源(交易所)→數據採集節點(API 服務商)→數據處理中心(預言機鏈→最終用戶(智能合約項目方)的模式,並沒有看見eOracle項目的突出優勢。
而且,更不要提Chainlink在業務方面,除了喂價服務(解決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難以篡改性),還有VRF隨機數(解決了鏈上隨機數的驗證和防篡改問題)以及Chainlink Function(解決了智能合約連接 Web2 API 的門檻和中心化問題、自定義運算的數據難以篡改性以及安全性問題)等等更加多樣的產品。
同時,Chainlink也是出了名地重視開發者關係,配備有諸多文檔與教學資源幫助開發者快速的上手 Chainlink 的開發工作,定期組織各種活動和賽事,如黑客馬拉松、開發者大會、技術研討會、線下 Meetup 等,爲開發者提供相關激勵計劃等等。
Chainlink的團隊陣容也是非常豪華的:
另外,Chainlink在生態合作方面更是首屈一指的,保護的協議多達400個,TVS高達$20.057b(均是Defilama排名第一)。
如果要說eOracle的在業務方面比Chainlink多走的一步,應該就是其OVS(Oracle Validated Service)了。eOracle允許開發者開發各種定制化的預言機,並且在eOracle的市場上出售。這就相當於一個去中心化的軟件市場一樣,eOracle提供了在其中扮演了平台的角色。如果這個市場未來實現以後,能夠形成正向的增長飛輪,那麼eOracle就有繼續起飛的可能。總之,如果是對於沒有特別需要的小白開發者而言,Chainlink肯定是首選,但如果是有一定基礎的開發者,可能會選擇eOracle,因爲在這上面我還能把我做的產品賣給別人。
再者就是,eOracle未來如果能夠在價格方面低於Chainlink等一衆老牌項目,也會對開發者更有吸引力。
參與機會
再質押ETH及LST
獎勵說明:eOracle積分
前文已經提過,目前獲取eOracle的積分的方式主要就是質押ETH及LST代幣,質押者積分=質押的代幣數量(ETH或LST)×質押小時數。
有條件的甚至可以註冊成爲eOracle的節點運營商,運營商積分=其下所有用戶的總積分*0.03。
交互教程:這裏僅演示再質押ETH及LST代幣。
進入點選你要再質押的代幣,連結錢包後完成再質押操作。
注意1:一般不能通過流動性再質押協議如Renzo,Etherfi這種再質押,因爲這些流動性再質押協議往往不會給用戶委托節點運營商的權利,也就是說你並不清楚你再質押的資金是給eOracle的還是別的項目的。
注意2:再質押的各種概念細節如有不太清楚的,可以觀看我們社群LYS Lab的B站通識課視頻。
參考連結
https://app.eigenlayer.xyz/avs/0x23221c5bb90c7c57ecc1e75513e2e4257673f0ef
https://blog.eoracle.io/the-eoracle-ambassador-program-building-like-elon-einstein-edison/
https://blog.eoracle.io/the-end-game-for-oracles/
https://blog.eoracle.io/the-ethereum-oracle-now-live-on-eigenlayer-mainnet/
https://blog.eoracle.io/the-eoracle-points-program/
https://blog.eoracle.io/introducing-eoracle/
https://web3caff.com/zh/archives/84690
https://www.binance.com/zh-CN/square/post/8491430140657
https://foresightnews.pro/article/detail/35268
https://www.maxcrypto.space/p/chainlink
https://www.tuoluo.cn/article/detail-10098238.html
https://foresightnews.pro/article/detail/32719
https://tokenterminal.com/terminal/financial-statements/chainlink
本文轉載自[techub],著作權歸屬原作者[Peyton, LYS Lab(@X@LingyueSamaWeb3)],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