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世界,流動性決定了一切,沒有充足的流動性,再優秀的 DeFi 也只是“死水一潭”,無法真正發揮價值,而隨著公鏈生態的不斷擴展,鏈與鏈之間的資金流動性割裂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StakeStone 正是精準切中了這一行業痛點,試圖成為加密世界的“銀聯+支付寶”,構建全鏈流動性基礎設施,讓資金在不同公鏈間自由流動,告別碎片化、低效化、內卷化的流動性困局。
可以說,StakeStone 正在嘗試構建 DeFi 3.0 時代的金融基礎設施,讓整個區塊鏈行業告別無意義的流動性爭奪戰,真正進入資金自由流動的新時代。
下邊,我儘量用最通俗的語言,給出對這個項目的分析:
如果闡明StakeStone解決方案的獨到之處,可以用加密世界的“支付寶+銀聯“綜合體來做一個形象的比喻。
1.支付寶級體驗
STONE:像支付寶裡面的餘額寶,存ETH自動賺利息,還能隨時跨鏈消費。
SBTC:像“數字黃金信用卡”,BTC也能賺收益、也可以到處刷。
2.銀聯級網絡
LiquidityPad可以打通所有鏈的資金池,讓新鏈快速“招商引資”,老鏈資金“下鄉扶貧”。
在上述產品和體驗的加成下,對用戶而言,基本可以實現一個賬戶管所有鏈的錢,躺著賺收益;此外也可以讓比特幣成為生息資產。
對行業而言,一方面助力新鏈冷啟動加速,靠真實收益吸引資金;另一方面終結流動性內戰和內耗,讓錢在全鏈自由流動,哪條鏈好用去哪條。
對於當前的幣圈而言,流動性是一切產品的命脈,錢不動就是死的。StakeStone的全鏈流動性協議更本質的講,無非做了三件事:
修流動性管道,讓所有鏈的資產池都能無縫鏈接;造流動性水泵,讓錢自動泵到收益高的鏈(比如新鏈);統一標準,讓不同鏈的資產在一個標準下流動。讓錢在區塊鏈之間暢通無阻。普通用戶能無腦賺收益,行業能徹底告別碎片化內耗,這才是全鏈流動性敘事真正的價值。
StakeStone 近期公佈了其協議的白皮書,還開創的採用了兩種Token模式(sto和vesto)。
這個雙代幣模型非常值得展開分析,因為這集中體現了項目方意圖通過這個模型解決當前DeFi的賭場模式,使其轉變為合夥制模式,這或許表明了,項目方在長遠意義上的戰略野心。
如上圖的雙代幣,STO和veSTO,二者存在轉換機制,但功能有所區別:
1.STO:幹活的代幣
主要功能是:治理投票,持有STO可以投票決定項目發展方向(比如優先支持哪條鏈)。發獎勵,項目用STO獎勵那些提供資金流動性的用戶(比如存ETH賺利息的人)。收手續費,平臺每筆交易抽成,用STO分給持幣者。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STO雖然作為幹活的治理代幣,其本身自帶通縮機制,其他項目想用StakeStone的流動性,必須買STO並燒掉。
2.veSTO:分紅代幣
該代幣主要通過鎖定STO(類似存定期),換成veSTO。擁有veSTO,會自動擁有三項特權,更多的投票權,可以決定STO獎勵發到哪個池子;更多的持有收益,存錢生息時,veSTO持有者收益翻倍;更多的收紅包機會,其他項目為了吸引資金,會給veSTO持有者發“賄賂金”(比如直接分ETH)。
此外,為了防止持有後立即跑路,veSTO設定了30天才能解鎖,防止大戶砸盤。
這個雙代幣模型看似不復雜,但從整個設計上基本上都是衝著當前行業痛點而去。
從上述代幣設計上,能明顯看到項目意圖,通過代幣模型的巧妙設計讓用戶和項目方成為利益共同體——你越長期參與,賺得越多,還能當家做主。
從賽道估值對標來看,當前流動性質押協議頭部項目如EtherFi(FDV 8.2億美元)、Puffer(FDV 2.5億美元)普遍落在2-8億美元區間,而StakeStone的估值預期(FDV 5-10億美元),整體上高於同類項目。這一溢價邏輯源於三大核心支撐:
1.全鏈定位的稀缺性溢價
StakeStone並非傳統單鏈質押協議,而是首個提出全鏈流動性基礎設施定位的協議。相較於垂直細分賽道的Renzo、Puffer,其業務邏輯覆蓋ETH質押、BTC生息資產、跨鏈流動性聚合三大場景,相當於同時對標LRT、BTC-Fi、跨鏈橋三大賽道。
橫向對比LayerZero(全鏈互操作性協議,估值30億),StakeStone聚焦資金效率優化的差異化路徑,進一步強化了其估值想象力。
2.TVL驅動的基本面硬實力
截至當前,StakeStone鏈上總質押資產(TVL)已突破7億美元,高流動性意味著高市場認可度,充足的流動性,往往能夠給予更高的估值。
特別是,由於其雙代幣模型,能帶來顯著的收益乘數效應:協議手續費與賄賂收入直接掛鉤TVL,形成“收入增長-生態擴張-TVL上升”的飛輪。
3.生態聯動的戰略縱深
通過LiquidityPad產品,StakeStone已與Plume(融資1000萬)、Story Protocol等頂級生態達成深度合作,為其提供鏈上初始流動性。
這種“流動性基建供應商”角色帶來三重增益:合作項目支付的手續費、賄賂分成直接增厚協議收入;每接入一個新鏈,StakeStone可捕獲該鏈的增量用戶與資產。
綜上,StakeStone的估值邏輯應該超越單一賽道對標,其全鏈流動性樞紐的定位、高TVL的變現能力及生態擴張的滾雪球效應,共同構成了5-10億美元FDV的強支撐。
項目已明確空投比例,全鏈嘉年華活動第一階段 Wave1 獎勵池總供應的3%,Berachain Vault活動獎勵 1.5% 空投 ,由於BTC佔比較少,以下僅根據ETH質押量取平均值計算潛在收益。
1)Wave1
活動開展時間:2024年3月26日 - 2025年2月28日(約340天)
質押情況:前3天:34.2萬、27.5萬、25.9萬 ETH;之後:≈15萬 ETH
積分計算:前3天積分:約產出2,102,400積分;剩餘337天積分,取平均值每天約:15萬 × 24 = 3,600,000,3,600,000 × 337 = 1,213,200,000
第一階段總積分:1,215,302,400
每積分價值:
最低: 1500萬美元 ÷ 1,215,302,400 ≈ 0.0123美元/積分
最高: 3000萬美元 ÷ 1,215,302,400 ≈ 0.0247美元/積分
2)Berachain Vault
活動開展時間:2024年12月26日 - 2025年2月28日(約65天)全階段平均質押量:≈ 15萬 ETH
積分計算:每天積分:15萬 × 24 = 3,600,000,總積分:3,600,000 × 65 = 234,000,000
每積分價值:
最低: 750萬美元 ÷ 234,000,000 ≈ 0.032美元/積分
最高: 1500萬美元 ÷ 234,000,000 ≈ 0.064美元/積分
上述計算出大約不同階段積分價值在0.0123-0.064美元/積分左右,未包含積分加成係數,可以根據自己的積分數量參考對照查詢,其他積分還有referral points 和一些 boost,這些小頭暫不計算了。
由於採取平均值計算、數據不確定較高,價格僅供參考,結合官方團隊的反饋,可能會考慮增加wave1份額,具體以公佈結果為準。
StakeStone 近期公佈了兩大重磅更新:快照與雙代幣模型同時推出,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鏈資金樞紐的定位,並優化代幣經濟模型,增強可持續性。
在 DeFi 3.0 時代,全鏈流動性是核心敘事,而 StakeStone 的佈局極具前瞻性:
資金自由流轉:讓 BTC、ETH 及各公鏈資產打破生態壁壘,實現跨鏈高效流動。
收益模式升級:通過 veSTO 機制,綁定用戶與協議長期收益,減少短期投機。
行業整體提效:終結“挖提賣”模式,引導流動性從競爭走向協同,提升資本利用率。
對行業而言,項目提供了一條從流動性內耗轉向價值創造的可行路徑。在流動性為王的 DeFi 世界,StakeStone 正在搭建加密行業的核心金融基礎設施。
若能成功落地,這不僅是協議的勝利,更是整個行業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特別提示:文章各種測算是基於公開信息與合理假設推演,不作為投資建議,請自行決策,酌情參與!
Compartilhar
在加密世界,流動性決定了一切,沒有充足的流動性,再優秀的 DeFi 也只是“死水一潭”,無法真正發揮價值,而隨著公鏈生態的不斷擴展,鏈與鏈之間的資金流動性割裂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StakeStone 正是精準切中了這一行業痛點,試圖成為加密世界的“銀聯+支付寶”,構建全鏈流動性基礎設施,讓資金在不同公鏈間自由流動,告別碎片化、低效化、內卷化的流動性困局。
可以說,StakeStone 正在嘗試構建 DeFi 3.0 時代的金融基礎設施,讓整個區塊鏈行業告別無意義的流動性爭奪戰,真正進入資金自由流動的新時代。
下邊,我儘量用最通俗的語言,給出對這個項目的分析:
如果闡明StakeStone解決方案的獨到之處,可以用加密世界的“支付寶+銀聯“綜合體來做一個形象的比喻。
1.支付寶級體驗
STONE:像支付寶裡面的餘額寶,存ETH自動賺利息,還能隨時跨鏈消費。
SBTC:像“數字黃金信用卡”,BTC也能賺收益、也可以到處刷。
2.銀聯級網絡
LiquidityPad可以打通所有鏈的資金池,讓新鏈快速“招商引資”,老鏈資金“下鄉扶貧”。
在上述產品和體驗的加成下,對用戶而言,基本可以實現一個賬戶管所有鏈的錢,躺著賺收益;此外也可以讓比特幣成為生息資產。
對行業而言,一方面助力新鏈冷啟動加速,靠真實收益吸引資金;另一方面終結流動性內戰和內耗,讓錢在全鏈自由流動,哪條鏈好用去哪條。
對於當前的幣圈而言,流動性是一切產品的命脈,錢不動就是死的。StakeStone的全鏈流動性協議更本質的講,無非做了三件事:
修流動性管道,讓所有鏈的資產池都能無縫鏈接;造流動性水泵,讓錢自動泵到收益高的鏈(比如新鏈);統一標準,讓不同鏈的資產在一個標準下流動。讓錢在區塊鏈之間暢通無阻。普通用戶能無腦賺收益,行業能徹底告別碎片化內耗,這才是全鏈流動性敘事真正的價值。
StakeStone 近期公佈了其協議的白皮書,還開創的採用了兩種Token模式(sto和vesto)。
這個雙代幣模型非常值得展開分析,因為這集中體現了項目方意圖通過這個模型解決當前DeFi的賭場模式,使其轉變為合夥制模式,這或許表明了,項目方在長遠意義上的戰略野心。
如上圖的雙代幣,STO和veSTO,二者存在轉換機制,但功能有所區別:
1.STO:幹活的代幣
主要功能是:治理投票,持有STO可以投票決定項目發展方向(比如優先支持哪條鏈)。發獎勵,項目用STO獎勵那些提供資金流動性的用戶(比如存ETH賺利息的人)。收手續費,平臺每筆交易抽成,用STO分給持幣者。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STO雖然作為幹活的治理代幣,其本身自帶通縮機制,其他項目想用StakeStone的流動性,必須買STO並燒掉。
2.veSTO:分紅代幣
該代幣主要通過鎖定STO(類似存定期),換成veSTO。擁有veSTO,會自動擁有三項特權,更多的投票權,可以決定STO獎勵發到哪個池子;更多的持有收益,存錢生息時,veSTO持有者收益翻倍;更多的收紅包機會,其他項目為了吸引資金,會給veSTO持有者發“賄賂金”(比如直接分ETH)。
此外,為了防止持有後立即跑路,veSTO設定了30天才能解鎖,防止大戶砸盤。
這個雙代幣模型看似不復雜,但從整個設計上基本上都是衝著當前行業痛點而去。
從上述代幣設計上,能明顯看到項目意圖,通過代幣模型的巧妙設計讓用戶和項目方成為利益共同體——你越長期參與,賺得越多,還能當家做主。
從賽道估值對標來看,當前流動性質押協議頭部項目如EtherFi(FDV 8.2億美元)、Puffer(FDV 2.5億美元)普遍落在2-8億美元區間,而StakeStone的估值預期(FDV 5-10億美元),整體上高於同類項目。這一溢價邏輯源於三大核心支撐:
1.全鏈定位的稀缺性溢價
StakeStone並非傳統單鏈質押協議,而是首個提出全鏈流動性基礎設施定位的協議。相較於垂直細分賽道的Renzo、Puffer,其業務邏輯覆蓋ETH質押、BTC生息資產、跨鏈流動性聚合三大場景,相當於同時對標LRT、BTC-Fi、跨鏈橋三大賽道。
橫向對比LayerZero(全鏈互操作性協議,估值30億),StakeStone聚焦資金效率優化的差異化路徑,進一步強化了其估值想象力。
2.TVL驅動的基本面硬實力
截至當前,StakeStone鏈上總質押資產(TVL)已突破7億美元,高流動性意味著高市場認可度,充足的流動性,往往能夠給予更高的估值。
特別是,由於其雙代幣模型,能帶來顯著的收益乘數效應:協議手續費與賄賂收入直接掛鉤TVL,形成“收入增長-生態擴張-TVL上升”的飛輪。
3.生態聯動的戰略縱深
通過LiquidityPad產品,StakeStone已與Plume(融資1000萬)、Story Protocol等頂級生態達成深度合作,為其提供鏈上初始流動性。
這種“流動性基建供應商”角色帶來三重增益:合作項目支付的手續費、賄賂分成直接增厚協議收入;每接入一個新鏈,StakeStone可捕獲該鏈的增量用戶與資產。
綜上,StakeStone的估值邏輯應該超越單一賽道對標,其全鏈流動性樞紐的定位、高TVL的變現能力及生態擴張的滾雪球效應,共同構成了5-10億美元FDV的強支撐。
項目已明確空投比例,全鏈嘉年華活動第一階段 Wave1 獎勵池總供應的3%,Berachain Vault活動獎勵 1.5% 空投 ,由於BTC佔比較少,以下僅根據ETH質押量取平均值計算潛在收益。
1)Wave1
活動開展時間:2024年3月26日 - 2025年2月28日(約340天)
質押情況:前3天:34.2萬、27.5萬、25.9萬 ETH;之後:≈15萬 ETH
積分計算:前3天積分:約產出2,102,400積分;剩餘337天積分,取平均值每天約:15萬 × 24 = 3,600,000,3,600,000 × 337 = 1,213,200,000
第一階段總積分:1,215,302,400
每積分價值:
最低: 1500萬美元 ÷ 1,215,302,400 ≈ 0.0123美元/積分
最高: 3000萬美元 ÷ 1,215,302,400 ≈ 0.0247美元/積分
2)Berachain Vault
活動開展時間:2024年12月26日 - 2025年2月28日(約65天)全階段平均質押量:≈ 15萬 ETH
積分計算:每天積分:15萬 × 24 = 3,600,000,總積分:3,600,000 × 65 = 234,000,000
每積分價值:
最低: 750萬美元 ÷ 234,000,000 ≈ 0.032美元/積分
最高: 1500萬美元 ÷ 234,000,000 ≈ 0.064美元/積分
上述計算出大約不同階段積分價值在0.0123-0.064美元/積分左右,未包含積分加成係數,可以根據自己的積分數量參考對照查詢,其他積分還有referral points 和一些 boost,這些小頭暫不計算了。
由於採取平均值計算、數據不確定較高,價格僅供參考,結合官方團隊的反饋,可能會考慮增加wave1份額,具體以公佈結果為準。
StakeStone 近期公佈了兩大重磅更新:快照與雙代幣模型同時推出,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鏈資金樞紐的定位,並優化代幣經濟模型,增強可持續性。
在 DeFi 3.0 時代,全鏈流動性是核心敘事,而 StakeStone 的佈局極具前瞻性:
資金自由流轉:讓 BTC、ETH 及各公鏈資產打破生態壁壘,實現跨鏈高效流動。
收益模式升級:通過 veSTO 機制,綁定用戶與協議長期收益,減少短期投機。
行業整體提效:終結“挖提賣”模式,引導流動性從競爭走向協同,提升資本利用率。
對行業而言,項目提供了一條從流動性內耗轉向價值創造的可行路徑。在流動性為王的 DeFi 世界,StakeStone 正在搭建加密行業的核心金融基礎設施。
若能成功落地,這不僅是協議的勝利,更是整個行業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特別提示:文章各種測算是基於公開信息與合理假設推演,不作為投資建議,請自行決策,酌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