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白热化,传统金融入场,收益型稳定币崛起;Tether、Circle 探索“Plan B”,Coinbase 力推“链上利息”改革。
全球支付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而稳定币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它不仅在重塑跨境交易,更在重新定义支付的未来。Cobo 正走在这场变革的前沿,致力于构建下一代稳定币支付解决方案,涵盖钱包基础设施、风控合规、以及收益生成理财解决方案的全栈式稳定币基础设施 。
选择 Cobo ,创业者可以专注于产品创新和用户增长,快速接入稳定币金融革新的时代浪潮。
各位读者,大家好!
这是第三期 Stable Weekly,本期周报将带你深入剖析正经历深刻变革的稳定币市场。
长期以来,稳定币发行商主要依赖持有与法币挂钩的储备资产(如美国国债)所产生的利息收入。然而,这种传统的盈利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高利率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用户对收益的潜在需求都使得仅仅依赖储备金利息变得难以为继。
面对这一变革,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正在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稳定币巨头 Tether 选择了一条激进的多元化道路,积极转型为投资控股公司,将其触角伸向农业、媒体、体育甚至前沿科技领域,并战略性地将部分利润投入比特币等数字资产。Tether 2024 年实现了超过 130 亿美元的利润,庞大的盈利能力为其多元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Circle 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和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推出 USDCKit SDK 以简化支付集成,并积极筹备 IPO。Circle 似乎更期待监管环境的进一步明朗,尤其是在“链上利息”方面,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近期公开呼吁立法改革以允许将储备利息直接分配给持有者。
值得关注的是,收益型稳定币的兴起给传统稳定币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摩根大通预计其市场份额将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如 Northern Trust、ICE 和万事达卡也纷纷入场,探索稳定币和代币化资产的应用。
正如 Artichoke Capital 的 Shawn 所指出的,稳定币与货币市场基金有着相似之处,其最终价值将取决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落地,例如跨境支付、DeFi 和更广泛的数字经济。
当前的稳定币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以利息驱动的传统盈利模式正在被重估,多元化、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本期 newsletter 将深入探讨这些趋势和发展,希望能为你带来更多洞察。
Shawn (Artichoke Capital) 在「Stablecoins and the parallels with Money Market Funds」中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认为稳定币就是数字世界的货币市场基金(MMF)。这一比喻精准地捕捉了两种金融工具在不同时代解决类似问题的共通性。
1970年代初,美国金融体系存在明显的效率缺口:银行支票账户不付息,企业储蓄选择受限。市场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于是MMF诞生了。它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管理现金的途径,绕过了当时陈旧的银行规则。
今天,MMF 持有超过7.2万亿美元资产,已成为金融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如今历史在重演,以稳定币的形式。稳定币为数字经济中的相似痛点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以此作为美元的数字化输出形式。大多数稳定币与美元挂钩,使美元影响力自然扩展到全球数字领域。
与 MMF 相似,稳定币维持相对稳定的价值,成为持有闲置资金的工具。但区别在于,稳定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具备无需许可的特性——任何人只要有加密货币钱包,都能持有和交易稳定币。
稳定币今天面临的质疑——系统性风险、监管套利、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与当年MMF初创时十分相似。历史表明,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金融创新最终会找到合适的监管框架。
稳定币的真正潜力,不仅在于其作为美元的数字输出,更在于它们为去中心化金融提供的基础设施层,稳定币可被视为DeFi的血液循环系统。
短期内,稳定币可能主要服务于零售用户市场和美国以外的地区,特别是那些传统金融体系效率低下的地方。长远来看,拥有大量用户的平台将在推动采用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金融历史显示,当新工具能够更高效地解决根本需求时,采用往往比预期更快、更广泛。值得注意的是,不应只关注比特币——稳定币可能是加密世界对传统金融最深远的贡献。
稳定币巨头 Tether 正在进行战略转型。这家以发行与美元挂钩的 USDT 而闻名的公司,正积极将其触角伸向核心业务之外的多元化领域。这一举动并非偶然,而是对现有商业模式局限性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回应。
长期以来,Tether 主要通过持有其庞大的 USDT 储备资产(目前超过 1400 亿美元,其中包括超过 1130 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所产生的收益来盈利。然而,这种模式的增长潜力存在固有的天花板。单纯依赖国债利息收入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在未来利率波动和宏观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此外,监管压力也限制了 Tether 将储备收益直接分享给 USDT 持有者的可能性,这使得其在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与此同时,收益型稳定币的兴起正对 Tether 构成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这类能够向持有者提供利息回报的稳定币,摩根大通预计收益型稳定币的市场份额将从 6% 增长至 50% 。这无疑给无法提供类似收益的传统稳定币(如 USDT)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此,Tether 开始积极寻求新的增长引擎,探索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清晰可见,涵盖了多个不同的行业:
Tether 的这一系列多元化举措,其核心目标在于分散业务风险,降低对单一稳定币发行和储备管理的过度依赖,开辟新的、潜在回报更高的利润增长点,确保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Tether 在 2024 年实现了超过 130 亿美元的利润,为其激进的多元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在文章「释放链上利息是双赢」中提出,美国应该修改稳定币立法,允许消费者能获得其储备资产所产生的利息,就像传统银行账户一样。当前的法律框架未能与时俱进,人为地限制了稳定币的潜力,对普通民众和美国经济都造成了损失。
稳定币通常以美元等法定货币1:1支持,发行方会将这些储备资产投资于低风险的工具,例如短期美国国债。由此产生的利息通常由发行方保留。而“链上利息”的核心理念,就是将这些储备资产所产生的利息直接分配给稳定币的持有者,类似于一个付息支票账户。
但监管障碍阻止了这一自然流动。当前阻碍链上利息实现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法律未能与技术发展同步。与传统的付息支票和储蓄账户不同,稳定币目前无法享受证券法中的相同豁免,这使得向用户支付利息面临诸多限制。应该制定新的稳定币立法,为所有受监管的稳定币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利息扫清障碍,使其像普通储蓄账户一样运作,而无需承担过度的披露要求和税务影响。
为何这一改变至关重要:
当前障碍纯属监管滞后 - 传统支票账户可以支付利息,受监管的稳定币理应获得同等待遇。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要点速览:
要点速览:
要点速览: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本文转载自 [Substack],著作权归属原作者 [Stable Weekly],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
市场竞争白热化,传统金融入场,收益型稳定币崛起;Tether、Circle 探索“Plan B”,Coinbase 力推“链上利息”改革。
全球支付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而稳定币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它不仅在重塑跨境交易,更在重新定义支付的未来。Cobo 正走在这场变革的前沿,致力于构建下一代稳定币支付解决方案,涵盖钱包基础设施、风控合规、以及收益生成理财解决方案的全栈式稳定币基础设施 。
选择 Cobo ,创业者可以专注于产品创新和用户增长,快速接入稳定币金融革新的时代浪潮。
各位读者,大家好!
这是第三期 Stable Weekly,本期周报将带你深入剖析正经历深刻变革的稳定币市场。
长期以来,稳定币发行商主要依赖持有与法币挂钩的储备资产(如美国国债)所产生的利息收入。然而,这种传统的盈利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高利率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用户对收益的潜在需求都使得仅仅依赖储备金利息变得难以为继。
面对这一变革,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正在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稳定币巨头 Tether 选择了一条激进的多元化道路,积极转型为投资控股公司,将其触角伸向农业、媒体、体育甚至前沿科技领域,并战略性地将部分利润投入比特币等数字资产。Tether 2024 年实现了超过 130 亿美元的利润,庞大的盈利能力为其多元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Circle 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和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推出 USDCKit SDK 以简化支付集成,并积极筹备 IPO。Circle 似乎更期待监管环境的进一步明朗,尤其是在“链上利息”方面,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近期公开呼吁立法改革以允许将储备利息直接分配给持有者。
值得关注的是,收益型稳定币的兴起给传统稳定币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摩根大通预计其市场份额将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如 Northern Trust、ICE 和万事达卡也纷纷入场,探索稳定币和代币化资产的应用。
正如 Artichoke Capital 的 Shawn 所指出的,稳定币与货币市场基金有着相似之处,其最终价值将取决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落地,例如跨境支付、DeFi 和更广泛的数字经济。
当前的稳定币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以利息驱动的传统盈利模式正在被重估,多元化、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本期 newsletter 将深入探讨这些趋势和发展,希望能为你带来更多洞察。
Shawn (Artichoke Capital) 在「Stablecoins and the parallels with Money Market Funds」中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认为稳定币就是数字世界的货币市场基金(MMF)。这一比喻精准地捕捉了两种金融工具在不同时代解决类似问题的共通性。
1970年代初,美国金融体系存在明显的效率缺口:银行支票账户不付息,企业储蓄选择受限。市场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于是MMF诞生了。它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管理现金的途径,绕过了当时陈旧的银行规则。
今天,MMF 持有超过7.2万亿美元资产,已成为金融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如今历史在重演,以稳定币的形式。稳定币为数字经济中的相似痛点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以此作为美元的数字化输出形式。大多数稳定币与美元挂钩,使美元影响力自然扩展到全球数字领域。
与 MMF 相似,稳定币维持相对稳定的价值,成为持有闲置资金的工具。但区别在于,稳定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具备无需许可的特性——任何人只要有加密货币钱包,都能持有和交易稳定币。
稳定币今天面临的质疑——系统性风险、监管套利、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与当年MMF初创时十分相似。历史表明,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金融创新最终会找到合适的监管框架。
稳定币的真正潜力,不仅在于其作为美元的数字输出,更在于它们为去中心化金融提供的基础设施层,稳定币可被视为DeFi的血液循环系统。
短期内,稳定币可能主要服务于零售用户市场和美国以外的地区,特别是那些传统金融体系效率低下的地方。长远来看,拥有大量用户的平台将在推动采用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金融历史显示,当新工具能够更高效地解决根本需求时,采用往往比预期更快、更广泛。值得注意的是,不应只关注比特币——稳定币可能是加密世界对传统金融最深远的贡献。
稳定币巨头 Tether 正在进行战略转型。这家以发行与美元挂钩的 USDT 而闻名的公司,正积极将其触角伸向核心业务之外的多元化领域。这一举动并非偶然,而是对现有商业模式局限性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回应。
长期以来,Tether 主要通过持有其庞大的 USDT 储备资产(目前超过 1400 亿美元,其中包括超过 1130 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所产生的收益来盈利。然而,这种模式的增长潜力存在固有的天花板。单纯依赖国债利息收入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在未来利率波动和宏观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此外,监管压力也限制了 Tether 将储备收益直接分享给 USDT 持有者的可能性,这使得其在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与此同时,收益型稳定币的兴起正对 Tether 构成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这类能够向持有者提供利息回报的稳定币,摩根大通预计收益型稳定币的市场份额将从 6% 增长至 50% 。这无疑给无法提供类似收益的传统稳定币(如 USDT)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此,Tether 开始积极寻求新的增长引擎,探索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清晰可见,涵盖了多个不同的行业:
Tether 的这一系列多元化举措,其核心目标在于分散业务风险,降低对单一稳定币发行和储备管理的过度依赖,开辟新的、潜在回报更高的利润增长点,确保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Tether 在 2024 年实现了超过 130 亿美元的利润,为其激进的多元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在文章「释放链上利息是双赢」中提出,美国应该修改稳定币立法,允许消费者能获得其储备资产所产生的利息,就像传统银行账户一样。当前的法律框架未能与时俱进,人为地限制了稳定币的潜力,对普通民众和美国经济都造成了损失。
稳定币通常以美元等法定货币1:1支持,发行方会将这些储备资产投资于低风险的工具,例如短期美国国债。由此产生的利息通常由发行方保留。而“链上利息”的核心理念,就是将这些储备资产所产生的利息直接分配给稳定币的持有者,类似于一个付息支票账户。
但监管障碍阻止了这一自然流动。当前阻碍链上利息实现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法律未能与技术发展同步。与传统的付息支票和储蓄账户不同,稳定币目前无法享受证券法中的相同豁免,这使得向用户支付利息面临诸多限制。应该制定新的稳定币立法,为所有受监管的稳定币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利息扫清障碍,使其像普通储蓄账户一样运作,而无需承担过度的披露要求和税务影响。
为何这一改变至关重要:
当前障碍纯属监管滞后 - 传统支票账户可以支付利息,受监管的稳定币理应获得同等待遇。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要点速览:
要点速览:
要点速览: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为什么重要:
要点速览:
本文转载自 [Substack],著作权归属原作者 [Stable Weekly],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团队会根据相关流程尽速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文章其他语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团队翻译,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况下不得复制、传播或抄袭经翻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