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進入中年危機,四年銷毀 73 億美元,爲何代幣仍舊通脹不止

中級4/17/2025, 7:44:03 AM
以太坊自從從 PoW 轉爲 PoS 後,通過 EIP-1559 引入了燒毀機制以實現通縮目標。然而,截至 2025 年,其供應量仍在增長,年均增長率爲 0.805 %。盡管燒毀了大量 ETH,但發行量仍超過燒毀量。影響因素包括網絡活動、交易費用、技術升級和市場競爭等。以太坊面臨的挑戰包括技術理想與商業現實的衝突、質押機制的吸引力下降以及監管環境的壓力。未來的發展需要在效率、公平和監管之間找到平衡。

引言

以太坊作爲全球領先的智能合約平台,自通過 EIP-1559 引入燒毀機制,試圖實現通縮目標。

然而,截至 2025 年 4 月 13 日,研究顯示其供應量仍以年均 0.805% 增長,增加了 3,477,830.85 ETH,盡管燒毀了 4,581,986.52 ETH。本報告從研究視角分析這一現象,探討歷史背景、當前動態、影響因素及未來展望。

歷史背景

倫敦硬分叉引入 EIP-1559,改變了交易費用管理方式。之前,所有交易費用作爲礦工獎勵;新機制下,基礎費用被燒毀,剩餘“小費”分配給驗證者(合並前爲礦工)。此機制旨在對抗新 ETH 發行的通脹效應,最終使 ETH 成爲通縮資產。

2022 年 9 月的合並將以太坊從 PoW 轉爲 PoS,顯著降低發行率。合並前,礦工每日獲得約 13,000 ETH;合並後,基於約 1,400 萬 ETH 的質押量,發行量降至約 1,700 ETH/日。這一變化爲實現通縮奠定了基礎,但燒毀機制的實際效果依賴網絡活動和費用水平。

當前供應動態

自2021年8月以來,已燒毀價值73億美元的以太坊(ETH)。

截至 2025 年 4 月 13 日,以太坊流通供應量約爲 120,690,000 ETH,年增長率爲 0.51%。自倫敦硬分叉以來,燒毀了 4,581,986.52 ETH,總價值約 73 億美元(基於歷史 ETH 價格)。然而,淨供應量增加了 3,477,830.85 ETH,表明發行量超過燒毀量。

對比比特幣,相同時期(三年八個月)其年均通脹率爲 1.517%,盡管比特幣有固定 2,100 萬枚的上限,而以太坊理論上供應無限。

影響因素分析

以下因素影響燒毀和發行之間的平衡:

網絡活動和交易費用:

  • 燒毀率與交易量和費用直接相關。高活動期(如 NFT 熱潮或 DeFi 激增)可能導致臨時通縮。2024 年 Dencun 升級通過引入 proto-danksharding 降低了二層交易費用,改善用戶體驗,但也減少了燒毀量。
  • 例如,Dencun 使二層解決方案(如 Optimism、Arbitrum)交易成本降低,間接減少主鏈燒毀。

發行率:

  • 合並後,發行率基於質押獎勵,約每日 1,700 ETH,年發行量約 620,500 ETH(假設質押參與穩定)。盡管較合並前(13,000 ETH/日)大幅減少,但當前燒毀率在低活動期仍不足以抵消。

主要燒毀貢獻者:

數據顯示,燒毀來源主要包括:

這些平台驅動大量交易,但活動水平受市場條件影響,如 NFT 趨勢和 DeFi 使用率波動。

市場條件:

  • 高活動期可能實現臨時通縮,低活動期(如 2024 年 Q2,新增 75,301 ETH)則轉爲通脹。2024 年 Q2 數據顯示,發行量 228,543 ETH,燒毀量 107,725 ETH,淨增 120,818 ETH。

持續通脹原因分析

以太坊當前供應動態未來可能受以下因素影響:

技術演進中的”預期陷阱”

EIP-1559機制設計的局限性

盡管燃燒機制通過銷毀基礎費用創造了價值捕獲新範式,但其效能受制於網絡活躍度的非線性波動。數據顯示,2024年Dencun升級後,Layer2交易佔比突破83%,導致主網日均Gas費收入暴跌72%

分片技術的實施困境

原計劃2025年Q1完成的Pectra分片升級因ZK-Rollup兼容性問題推遲,導致TPS仍停留在15-45區間,無法支撐高頻交易場景

生態競爭中的”價值耗散”

多鏈生態的價值分流

Solana憑借9000 TPS與0.0001美元交易成本,在2024年奪取38%的公鏈市場份額,其日活用戶達200萬,是以太坊主網的5.6倍

DeFi與NFT的結構性衰退

以太坊鏈上NFT銷售額從2023年峯值12.3億美元/月跌至2025年的1.25億美元,而Uniswap v4全面轉向L2後,主網DEX交易量佔比不足9%。更嚴峻的是,RWA(現實世界資產)賽道中,貝萊德等機構選擇Polygon發行代幣化基金,使以太坊錯失萬億級市場入口

經濟模型的反身性悖論

質押機制的激勵失衡

合並後設計的3.2%質押收益率,在聯準會基準利率達5.25%的宏觀環境下失去吸引力,驗證節點數量從349.5萬降至340萬,質押率滑落至27%

燃燒機制的非對稱效應

數據建模顯示,ETH通縮閾值需滿足:燃燒量 > 發行量(約1600 ETH/日)。但在市場低迷期,網絡活躍地址數降至36萬/日,僅能維持日均800 ETH的銷毀量

監管環境的結構性壓制

證券化認定的陰影

SEC將75%的ERC-20代幣納入證券監管,並禁止ETH ETF參與質押,直接導致機構資金流入量同比減少22%。相比之下,比特幣憑借”數字黃金”的清晰定位,吸引300億美元ETF資金流入,監管套利空間差異加劇ETH/BTC匯率跌至0.02的歷史低位。

合規成本的轉嫁效應

爲滿足KYC/AML要求,帳戶抽象等合規改造使智能合約Gas消耗增加27%,進一步抑制網絡活躍度。

結語:區塊鏈的中年危機

以太坊的通縮困境本質上是技術理想主義與商業現實主義的碰撞縮影。當ETH市值佔比維持在17.5%的歷史低位,其反映的不僅是貨幣政策的失衡,更是整個行業從”概念驗證”向”價值創造”轉型的陣痛。未來的破局之路,或許不在於對通縮模型的機械追求,而在於構建一個兼容效率、公平與監管可持續性的新範式。正如中本聰創造比特幣時未曾預料ETF狂潮,以太坊的價值發現也需要跳出既有框架,在技術理想與市場現實之間找到動態平衡點。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MarsBit],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Lawrence,火星財經],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以太坊進入中年危機,四年銷毀 73 億美元,爲何代幣仍舊通脹不止

中級4/17/2025, 7:44:03 AM
以太坊自從從 PoW 轉爲 PoS 後,通過 EIP-1559 引入了燒毀機制以實現通縮目標。然而,截至 2025 年,其供應量仍在增長,年均增長率爲 0.805 %。盡管燒毀了大量 ETH,但發行量仍超過燒毀量。影響因素包括網絡活動、交易費用、技術升級和市場競爭等。以太坊面臨的挑戰包括技術理想與商業現實的衝突、質押機制的吸引力下降以及監管環境的壓力。未來的發展需要在效率、公平和監管之間找到平衡。

引言

以太坊作爲全球領先的智能合約平台,自通過 EIP-1559 引入燒毀機制,試圖實現通縮目標。

然而,截至 2025 年 4 月 13 日,研究顯示其供應量仍以年均 0.805% 增長,增加了 3,477,830.85 ETH,盡管燒毀了 4,581,986.52 ETH。本報告從研究視角分析這一現象,探討歷史背景、當前動態、影響因素及未來展望。

歷史背景

倫敦硬分叉引入 EIP-1559,改變了交易費用管理方式。之前,所有交易費用作爲礦工獎勵;新機制下,基礎費用被燒毀,剩餘“小費”分配給驗證者(合並前爲礦工)。此機制旨在對抗新 ETH 發行的通脹效應,最終使 ETH 成爲通縮資產。

2022 年 9 月的合並將以太坊從 PoW 轉爲 PoS,顯著降低發行率。合並前,礦工每日獲得約 13,000 ETH;合並後,基於約 1,400 萬 ETH 的質押量,發行量降至約 1,700 ETH/日。這一變化爲實現通縮奠定了基礎,但燒毀機制的實際效果依賴網絡活動和費用水平。

當前供應動態

自2021年8月以來,已燒毀價值73億美元的以太坊(ETH)。

截至 2025 年 4 月 13 日,以太坊流通供應量約爲 120,690,000 ETH,年增長率爲 0.51%。自倫敦硬分叉以來,燒毀了 4,581,986.52 ETH,總價值約 73 億美元(基於歷史 ETH 價格)。然而,淨供應量增加了 3,477,830.85 ETH,表明發行量超過燒毀量。

對比比特幣,相同時期(三年八個月)其年均通脹率爲 1.517%,盡管比特幣有固定 2,100 萬枚的上限,而以太坊理論上供應無限。

影響因素分析

以下因素影響燒毀和發行之間的平衡:

網絡活動和交易費用:

  • 燒毀率與交易量和費用直接相關。高活動期(如 NFT 熱潮或 DeFi 激增)可能導致臨時通縮。2024 年 Dencun 升級通過引入 proto-danksharding 降低了二層交易費用,改善用戶體驗,但也減少了燒毀量。
  • 例如,Dencun 使二層解決方案(如 Optimism、Arbitrum)交易成本降低,間接減少主鏈燒毀。

發行率:

  • 合並後,發行率基於質押獎勵,約每日 1,700 ETH,年發行量約 620,500 ETH(假設質押參與穩定)。盡管較合並前(13,000 ETH/日)大幅減少,但當前燒毀率在低活動期仍不足以抵消。

主要燒毀貢獻者:

數據顯示,燒毀來源主要包括:

這些平台驅動大量交易,但活動水平受市場條件影響,如 NFT 趨勢和 DeFi 使用率波動。

市場條件:

  • 高活動期可能實現臨時通縮,低活動期(如 2024 年 Q2,新增 75,301 ETH)則轉爲通脹。2024 年 Q2 數據顯示,發行量 228,543 ETH,燒毀量 107,725 ETH,淨增 120,818 ETH。

持續通脹原因分析

以太坊當前供應動態未來可能受以下因素影響:

技術演進中的”預期陷阱”

EIP-1559機制設計的局限性

盡管燃燒機制通過銷毀基礎費用創造了價值捕獲新範式,但其效能受制於網絡活躍度的非線性波動。數據顯示,2024年Dencun升級後,Layer2交易佔比突破83%,導致主網日均Gas費收入暴跌72%

分片技術的實施困境

原計劃2025年Q1完成的Pectra分片升級因ZK-Rollup兼容性問題推遲,導致TPS仍停留在15-45區間,無法支撐高頻交易場景

生態競爭中的”價值耗散”

多鏈生態的價值分流

Solana憑借9000 TPS與0.0001美元交易成本,在2024年奪取38%的公鏈市場份額,其日活用戶達200萬,是以太坊主網的5.6倍

DeFi與NFT的結構性衰退

以太坊鏈上NFT銷售額從2023年峯值12.3億美元/月跌至2025年的1.25億美元,而Uniswap v4全面轉向L2後,主網DEX交易量佔比不足9%。更嚴峻的是,RWA(現實世界資產)賽道中,貝萊德等機構選擇Polygon發行代幣化基金,使以太坊錯失萬億級市場入口

經濟模型的反身性悖論

質押機制的激勵失衡

合並後設計的3.2%質押收益率,在聯準會基準利率達5.25%的宏觀環境下失去吸引力,驗證節點數量從349.5萬降至340萬,質押率滑落至27%

燃燒機制的非對稱效應

數據建模顯示,ETH通縮閾值需滿足:燃燒量 > 發行量(約1600 ETH/日)。但在市場低迷期,網絡活躍地址數降至36萬/日,僅能維持日均800 ETH的銷毀量

監管環境的結構性壓制

證券化認定的陰影

SEC將75%的ERC-20代幣納入證券監管,並禁止ETH ETF參與質押,直接導致機構資金流入量同比減少22%。相比之下,比特幣憑借”數字黃金”的清晰定位,吸引300億美元ETF資金流入,監管套利空間差異加劇ETH/BTC匯率跌至0.02的歷史低位。

合規成本的轉嫁效應

爲滿足KYC/AML要求,帳戶抽象等合規改造使智能合約Gas消耗增加27%,進一步抑制網絡活躍度。

結語:區塊鏈的中年危機

以太坊的通縮困境本質上是技術理想主義與商業現實主義的碰撞縮影。當ETH市值佔比維持在17.5%的歷史低位,其反映的不僅是貨幣政策的失衡,更是整個行業從”概念驗證”向”價值創造”轉型的陣痛。未來的破局之路,或許不在於對通縮模型的機械追求,而在於構建一個兼容效率、公平與監管可持續性的新範式。正如中本聰創造比特幣時未曾預料ETF狂潮,以太坊的價值發現也需要跳出既有框架,在技術理想與市場現實之間找到動態平衡點。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MarsBit],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Lawrence,火星財經],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Comece agora
Inscreva-se e ganhe um cupom de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