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0 日,據《財富》雜志報道,加密保險公司 Meanwhile 完成 4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Framework Ventures 和 Fulgur Ventures 領投,Xapo 加密銀行創始人 Wences Casares 也參投,估值 1.9 億美元,目標是對抗通脹並提升長期回報,新資金將用於全球擴張及合規完善。2022 年,公司曾獲 Sam Altman 等 2050 萬美元投資。
Meanwhile 到底有啥特別之處能讓衆大佬紛紛入場?在這個階段,資本開始更關注「有沒有用戶買單」的 PMF 信號。Meanwhile 雖然估值不便宜,但從產品架構到敘事模式都切中了 BTC 長期持有者的痛點,背後的設計邏輯值得一探。
Meanwhile 是一家主打「比特幣壽險」的加密保險公司,簡單說,就是你交保費用的是 BTC,不是傳統的銀行帳戶或支票,萬一哪天你突然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Meanwhile 會直接把一筆 BTC 理賠金打到你設定好的錢包地址裏,給你家人一個交代。
這條賽道相關公司不多,但潛力大,畢竟隨着比特幣越來越像「數字黃金」,越來越多人抱着 HODL(死拿不動)的信念,持倉動輒幾年甚至打算傳給孫子。Meanwhile 就是來做一個鏈上的壽險,把 BTC 資產安排的明明白白。
相比其他搞 DeFi 風險保障的保險協議,比如 Nexus Mutual 保障智能合約漏洞、Etherisc 保障航班延誤,Meanwhile 更像是在「傳統壽險+加密原生」之間找到了一個超級細分切口。
Meanwhile 的 CEO Zac Townsend 早年聯合創立了銀行 API 基礎設施公司 Standard Treasury,最後被硅谷銀行收入囊中,他還收到過 Coinbase 的收購邀請,人生中的第一枚比特幣就是從 Coinbase 創始人 Brian Armstrong 手裏拿到的。
Zac 沒有單打獨鬥,拉上了技術合夥人 Max Gasner,這位 CTO 負責 Meanwhile 的端到端保險流程,借助 AI 來優化理賠、精算這些傳統保險行業最「頭大」的環節,再加上 Danny Baer,前 HQ Digital 的財富管理大牛,手裏曾管理過整整 40 億美元的資產。
此外,Meanwhile 的董事會也不簡單,背後站着傳統金融大佬桑坦德銀行、MS&AD 保險集團等都在支持。而他們把公司設在百慕大,其 GDP 的 70% 來自保險和再保險業,被譽爲「全球保險之都」。
Meanwhile 的故事從 2022 年就開始醞釀了,當年確立了產品方向和商業模型。到 2023 年磨了一整年產品,搞定了合規、風控、監管這三大問題,終於在 2024 年初拿到了商業運營牌照,把保單實實在在推向市場。
Meanwhile 目前已經完成種子融資,第一輪由 Sam Altman 和前 Stripe Issuing 負責人 Lachy Groom 共同領投。第二輪由 Gradient Ventures(谷歌 AI 基金,曾投資美國最大壽險公司 Northwestern Mutual)領投。
在 2025 年 4 月完成的 4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由 Framework Ventures 和 Fulgur Ventures 領投,Wences Casares 等個人投資者參投,估值達 1.9 億美元。Framework Ventures 在 DeFi 和 Web3 基礎設施比較深耕,曾投資 Chainlink、Aave 等項目,Fulgur Ventures 就比較聚焦比特幣生態,投資過 Lightning Network 相關技術。
這份壽險保單以 BTC 計價、保終身,一次交清或分期付款都行。哪怕你只交了一期,也照樣生效,後續保費直接從理賠金裏扣,操作比花唄還人性。整個流程都在 BTC 生態內完成,你只需要一個比特幣錢包,比如 Ledger 或 Trezor,通過 Meanwhile 官網或 App 就能搞定。
不需要銀行帳戶,也沒有信用卡那套繁瑣流程,支付走的是 Lightning Network 或 Taproot,快、便宜、省 Gas,不用像鏈上操作那樣卡半小時還花幾十刀。
最吸引人的一點是你不賣 BTC 也能變現,只要你活得夠久,2 年後就能把保單抵押出來借 BTC,最多借到 90%,年利率才 3%,而且不用還,賠付時自動扣,連還款日期都幫你省了。對比市面上動輒 14% 的 BTC 貸款,這是或許真是一項福利。
這個操作不算賣幣不觸發資本利得稅,還能繼續享受比特幣的漲幅收益。賠付金額還以 BTC 計價,不用擔心美元通脹把你幾十年後的理賠金縮水成幾桶泡面錢。
Meanwhile 還有一套建立信任感的操作,如果收益達不到承諾,用戶可以贖回,平台提供一對一溝通服務讓你感受人情味,並且整個系統透明,鏈上可查。
產品已經上線,用戶可以直接在 Meanwhile 平台註冊,提交健康數據,精算師評估後得出保費金額,你只需要一個比特幣錢包就能交錢,被保險人去世後受益人提供身份信息,就能直接收到 BTC 賠付,錢打到預設的錢包裏。
Meanwhile 的比特幣壽險產品填補了加密市場的一個空白,特別是在財富傳承和稅務優化方面。隨着比特幣的機構化採用(如 ETF、養老基金配置)持續推進,針對高淨值加密持有者的金融服務需求將快速增長。Meanwhile 若能在用戶體驗、合規性和市場推廣上持續突破,有望成爲加密保險領域的領軍者。
Meanwhile 盡管目前背後擁有強大支持者,但隨着特朗普政府上臺後關稅政策的變化,項目需要關注一些潛在風險。比如當前客戶結構不明確,是否以機構爲主,或零售客戶佔比更大?若比特幣大跌,收益低於預期,如何應對大規模贖回。面對這些挑戰,Meanwhile 需要制定靈活的應對策略,並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確保項目的長期可持續性。
Compartilhar
4 月 10 日,據《財富》雜志報道,加密保險公司 Meanwhile 完成 4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Framework Ventures 和 Fulgur Ventures 領投,Xapo 加密銀行創始人 Wences Casares 也參投,估值 1.9 億美元,目標是對抗通脹並提升長期回報,新資金將用於全球擴張及合規完善。2022 年,公司曾獲 Sam Altman 等 2050 萬美元投資。
Meanwhile 到底有啥特別之處能讓衆大佬紛紛入場?在這個階段,資本開始更關注「有沒有用戶買單」的 PMF 信號。Meanwhile 雖然估值不便宜,但從產品架構到敘事模式都切中了 BTC 長期持有者的痛點,背後的設計邏輯值得一探。
Meanwhile 是一家主打「比特幣壽險」的加密保險公司,簡單說,就是你交保費用的是 BTC,不是傳統的銀行帳戶或支票,萬一哪天你突然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Meanwhile 會直接把一筆 BTC 理賠金打到你設定好的錢包地址裏,給你家人一個交代。
這條賽道相關公司不多,但潛力大,畢竟隨着比特幣越來越像「數字黃金」,越來越多人抱着 HODL(死拿不動)的信念,持倉動輒幾年甚至打算傳給孫子。Meanwhile 就是來做一個鏈上的壽險,把 BTC 資產安排的明明白白。
相比其他搞 DeFi 風險保障的保險協議,比如 Nexus Mutual 保障智能合約漏洞、Etherisc 保障航班延誤,Meanwhile 更像是在「傳統壽險+加密原生」之間找到了一個超級細分切口。
Meanwhile 的 CEO Zac Townsend 早年聯合創立了銀行 API 基礎設施公司 Standard Treasury,最後被硅谷銀行收入囊中,他還收到過 Coinbase 的收購邀請,人生中的第一枚比特幣就是從 Coinbase 創始人 Brian Armstrong 手裏拿到的。
Zac 沒有單打獨鬥,拉上了技術合夥人 Max Gasner,這位 CTO 負責 Meanwhile 的端到端保險流程,借助 AI 來優化理賠、精算這些傳統保險行業最「頭大」的環節,再加上 Danny Baer,前 HQ Digital 的財富管理大牛,手裏曾管理過整整 40 億美元的資產。
此外,Meanwhile 的董事會也不簡單,背後站着傳統金融大佬桑坦德銀行、MS&AD 保險集團等都在支持。而他們把公司設在百慕大,其 GDP 的 70% 來自保險和再保險業,被譽爲「全球保險之都」。
Meanwhile 的故事從 2022 年就開始醞釀了,當年確立了產品方向和商業模型。到 2023 年磨了一整年產品,搞定了合規、風控、監管這三大問題,終於在 2024 年初拿到了商業運營牌照,把保單實實在在推向市場。
Meanwhile 目前已經完成種子融資,第一輪由 Sam Altman 和前 Stripe Issuing 負責人 Lachy Groom 共同領投。第二輪由 Gradient Ventures(谷歌 AI 基金,曾投資美國最大壽險公司 Northwestern Mutual)領投。
在 2025 年 4 月完成的 4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由 Framework Ventures 和 Fulgur Ventures 領投,Wences Casares 等個人投資者參投,估值達 1.9 億美元。Framework Ventures 在 DeFi 和 Web3 基礎設施比較深耕,曾投資 Chainlink、Aave 等項目,Fulgur Ventures 就比較聚焦比特幣生態,投資過 Lightning Network 相關技術。
這份壽險保單以 BTC 計價、保終身,一次交清或分期付款都行。哪怕你只交了一期,也照樣生效,後續保費直接從理賠金裏扣,操作比花唄還人性。整個流程都在 BTC 生態內完成,你只需要一個比特幣錢包,比如 Ledger 或 Trezor,通過 Meanwhile 官網或 App 就能搞定。
不需要銀行帳戶,也沒有信用卡那套繁瑣流程,支付走的是 Lightning Network 或 Taproot,快、便宜、省 Gas,不用像鏈上操作那樣卡半小時還花幾十刀。
最吸引人的一點是你不賣 BTC 也能變現,只要你活得夠久,2 年後就能把保單抵押出來借 BTC,最多借到 90%,年利率才 3%,而且不用還,賠付時自動扣,連還款日期都幫你省了。對比市面上動輒 14% 的 BTC 貸款,這是或許真是一項福利。
這個操作不算賣幣不觸發資本利得稅,還能繼續享受比特幣的漲幅收益。賠付金額還以 BTC 計價,不用擔心美元通脹把你幾十年後的理賠金縮水成幾桶泡面錢。
Meanwhile 還有一套建立信任感的操作,如果收益達不到承諾,用戶可以贖回,平台提供一對一溝通服務讓你感受人情味,並且整個系統透明,鏈上可查。
產品已經上線,用戶可以直接在 Meanwhile 平台註冊,提交健康數據,精算師評估後得出保費金額,你只需要一個比特幣錢包就能交錢,被保險人去世後受益人提供身份信息,就能直接收到 BTC 賠付,錢打到預設的錢包裏。
Meanwhile 的比特幣壽險產品填補了加密市場的一個空白,特別是在財富傳承和稅務優化方面。隨着比特幣的機構化採用(如 ETF、養老基金配置)持續推進,針對高淨值加密持有者的金融服務需求將快速增長。Meanwhile 若能在用戶體驗、合規性和市場推廣上持續突破,有望成爲加密保險領域的領軍者。
Meanwhile 盡管目前背後擁有強大支持者,但隨着特朗普政府上臺後關稅政策的變化,項目需要關注一些潛在風險。比如當前客戶結構不明確,是否以機構爲主,或零售客戶佔比更大?若比特幣大跌,收益低於預期,如何應對大規模贖回。面對這些挑戰,Meanwhile 需要制定靈活的應對策略,並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確保項目的長期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