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叛逆生到区块链先锋:孙宇晨与波场的破局之路



当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1日生效的钟声临近,一场数字金融的变革浪潮正席卷而来。在这场浪潮中,波场TRON及其创始人孙宇晨的名字愈发清晰,这位从北大校园走出的创业者,正以先锋姿态参与着全球金融秩序的重构。

时间的指针拨回14年前,一篇抨击北大“会商制度”的文章《北大,给中国留下一点偏激的种子吧》让历史系学生孙宇晨成为校园焦点,随后登上《亚洲周刊》封面,成为90后理想主义的符号。那时的他在中文系与历史系间辗转,在作家、学者、从政等多重理想中探索,最终以历史系第一的成绩毕业,骨子里的“反从众”基因已初露锋芒——他从不满足于循着人群的轨迹前行。

命运的转折始于对区块链技术的好奇。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期间,孙宇晨偶然接触比特币,中本聪白皮书里“去中心化”与“信任机制”的概念彻底颠覆了他对传统金融的认知。这个靠数学与密码学构建的无中介系统,让他看到了重构全球支付体系的可能。2017年,他创立波场TRON,从此踏上区块链的拓荒之路。

争议与成就始终与他相伴。456万美元拍下的巴菲特午餐、620万美元的“天价香蕉”艺术事件,让他一度被贴上“投机者”“营销大师”的标签。但他始终坚信“营销的本质是产品”,波场TRON的发展轨迹印证了这一点:截至2025年7月,其用户账户数突破3.1亿,2024年链上交易额达5万亿美元,2025年预计攀升至7万亿美元,超越Visa等传统金融巨头,成为全球稳定币生态的核心平台。在非洲,波场版USDT已成为低成本汇款与消费的重要工具,让普惠金融照进现实。

如今的孙宇晨,早已不是当年的校园意见领袖。他两次登上《亚洲周刊》封面,从象牙塔的理想追问转向区块链疆场的实践,成为继马云、赵长鹏后登上福布斯全球封面的华人企业家。他看好中国香港在数字金融领域的潜力,认为《稳定币条例》的生效将为行业合规化提供范本;他推崇中东市场的“野蛮生命力”,称“在沙漠里造绿洲”才是创业者的终极追求——这恰如波场TRON的发展路径,不恋平原的舒适,专向荒芜处开拓。

从北大的“偏激种子”到区块链的“破局者”,孙宇晨的征途里,藏着一代创业者对“先锋”二字的注解:不是随波逐流的投机,而是逆流而上的坚守;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对未来的构建。当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的融合成为不可逆的趋势,这位始终站在浪潮前沿的探索者,仍在书写属于数字时代的新叙事。 #特朗普施压鲍威尔#
TRX-0.19%
BTC-2.85%
TRUMP-6.91%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1
  • 分享
评论
0/400
币圈教父vip
· 07-21 04:09
开挂人生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