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是一種預測金融市場資產價格變動的交易策略,可以追溯到18世紀。技術分析原則通常用於研究一個資產的歷史價格數據,以此確定可以盈利的入場點和離場點。
隨着時間的推移,各種技術分析理論也在不斷發展。在實用性方面,一些出現較早的理論已趕不上時代的步伐,但還有部分理論在經過調整後能夠在現代金融市場(如加密貨幣市場)中發揮效用。
威科夫方法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技術分析理論,至今仍被交易者用來指導投資和交易決策。本文便重點介紹了威科夫方法的規則、相關概念和示意圖,以及它在加密貨幣市場中的應用。
威科夫方法產生自理查德·D·威科夫的教學內容。威科夫是20世紀初的一名股票交易員,他在年輕時就開始了股票交易並創辦了一家經紀公司。
威科夫投資股市時,摩根大通、查爾斯·道等許多傳奇的股票操盤手都提出了他們對股市的一些思考。威科夫將他們的大部分實踐經驗記錄下來並應用到自己的投資和交易策略中。他發現散戶交易者和大公司之間存在不公平,於是決定爲信息獲取不足的用戶提供教育資訊支持。他成立了一家名叫Stock Market Institute(意爲股市研究所)的機構,通過這家機構發表了幾種技術分析的交易理論。
威科夫的教學內容經過整合歸納,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威科夫方法,雖然其創立初衷是分析股市,不過後來也被應用到其他金融市場的分析中。
威科夫方法是指一系列基於技術分析的規律和原則,用於指導投資者和交易者進行成功的股票交易決策。
威科夫方法由理查德·威科夫 (Richard D. Wyckoff) 於20世紀30年代創立,其中包含的規則基於他擔任股票經紀人期間總結的經驗。威科夫的教學內容包括指導股市的基本原則、對市場週期的評論、價格趨勢發展的幾大要素以及分析市場圖表的示意圖。
威科夫技術分析方法取決於三個基本定律。威科夫認爲這些定律會影響股票分析的方方面面,並決定整個市場或個股的未來。威科夫方法的三大原則指導着交易者選擇完美的資產或選擇建立多頭或空頭頭寸的最佳時機。
威科夫供需定律是金融和經濟學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供需定律認爲,資產的價格行爲取決於供需關係的變化。該原則可能產生三個不同的結果,用公式表示爲:
根據威科夫原理,如果買方力量大於賣方,會形成看漲趨勢,使市場供不應求。反之,如果賣方力量大於買方,需求下降,供應增加,價格下跌。
供需定律通常結合量價關係來使用。通過了解當前市場的供需關係,交易者可以預測接下來的市場走向。
威科夫的第二定律涉及供需之間的差異。因果定律認爲,供需之間的差異存在一定邏輯關係。
因果定律認爲,大規模交易行爲會導致供應與需求出現偏差。在以買入(吸籌)爲主的行情中,需求增加,價格漲,推動漲趨勢的出現。相反,在市場集體拋售(出貨)的情況下,供應量增加,價格下跌明顯,形成下降趨勢。
威科夫運用這一原理來預測盤整期後市場趨勢將持續多久。
威科夫的第三定律認爲交易量應該反映資產的價格變化。投入產出定律認爲,如果交易量沒有反映資產的價格行爲,市場趨勢就存在偏差。也就是說,當資產的交易量和價格行爲一致時,市場趨勢是主導趨勢並且可能會持續。反之,如果交易量與價格行爲之間存在差異,則趨勢可能很快結束或發生反轉。
威科夫方法的創始人理查德·威科夫在他的《盤口解讀研究》(Studies in Tape Reading) 一書中提出了市場週期理論。他在對供需關係的研究中總結出市場週期性運行過程中包含的四大階段。市場週期理論解釋了股票和其他證券的價格行爲走勢,幫助交易者確定市場方向並預測逆轉時機。
具體來說,威科夫市場週期的四個階段是:吸籌階段、上升階段、出貨階段和下降階段。
市場週期的第一階段的特徵是價格橫向移動。在本階段,市場主力開始靜悄悄買入,避免引起公衆關注。隨着越來越多的交易者對市場產生興趣,交易區間的低點變高了,價格開始被抬高。市場多軍成爲主力後,價格突破交易區間的上限,建立持續的上升趨勢。
上升階段,在吸籌階段結束時建立的持續上升趨勢會繼續存在。經驗不足的交易員和投資者抓住機會開始買入,推動需求上升,價格漲。有經驗的交易者可能會選擇在上升過程中出現相當大的突破後平倉。在上升階段,可能會出現多個較短的吸籌階段,也稱爲重新吸籌。發生這種情況時,較大的上升趨勢會稍微暫停並橫向移動一段時間,然後再次回升並繼續之前的上升趨勢。
價格未能創下新高時,即進入出貨階段。前一個上升趨勢失去繼續上升的動力,市場進入橫盤整理階段,投資者開始拋售資產。經驗不足的投資者會期待出現新的上升趨勢,並選擇繼續買入資產。本階段價格行爲的特徵是較低的頂點和較高的低點,表明市場趨勢將逆轉。
威科夫市場週期的最後階段是下降趨勢。隨着看跌趨勢已成必然,交易員和投資者競相平倉。當價格跌破先前出貨階段的低點時,下降階段便開始了。下降階段結束時,新的吸籌階段又重新開始。
用威科夫方法分析何時建立交易頭寸很有幫助。金融分析師在用威科夫方法交易時,必須注意的一個點是交易區間。交易區間是指市場趨勢停止後的這段時間,在這個期間內,市場供需相對平衡。
在交易區間內,市場中的機構參與者出售或購買資產,爲下一個趨勢(看跌或看漲)做準備。
應用威科夫方法的金融分析師能夠對超出交易區間的方向和幅度做出準確預測。威科夫在他的教學中提供了一些指導原則,用於識別交易區間內發生的不同階段和事件,可以幫助預測下一個趨勢中的價格目標。
威科夫用四個示意圖對這些原則進行了總結:前兩個示意圖總結了市場週期吸籌階段的事件和階段,後兩個示意圖則是關於出貨階段的事件和階段。
在吸籌示意圖中,交易區間包含了從“初步支撐”到“回調”的幾大事件,在吸籌階段,價格在上升趨勢開始前主要進行橫向移動。具體來說,這幾大事件主要是:
吸籌階段的第一個事件,發生在長期看跌趨勢之後。這是自之前的看跌行情以來,市場首次出現明顯的支撐。資產數量增加,價差擴大,表明看跌趨勢即將結束。
拋售高潮緊跟着PS事件出現。與前期看跌趨勢一樣,拋售高潮導致格大幅下跌,其特點是大量或恐慌性拋售,收盤價極低。
此時,SC事件帶來的拋售壓力幾乎消失了,一小波買盤推動價格漲。賣空者通常在該事件中起主導作用,會回補倉位。自動反彈的高點即是吸籌交易區間的高點。
在此階段,資產價格重新回到拋售高潮時創下的低點,成交量和價差都會擴大。
彈簧效應的特點是對經常誤導交易者和投資者的、同時存在的低點進行嚴格測試。一些交易員將彈簧效應視爲一種看跌趨勢,會選擇賣出自己的籌碼,導致價格上下波動。彈簧效應以震倉結束(與彈簧效應類似,但速度更快)。
在相對較高的交易量支持下,價格漲速度越來越快。強勢信號通常發生在彈簧效應之後,驗證分析師對之前市場行爲的解釋。SOS 也可能發生在最後的支撐點之後。
最後的支撐點是在形成看漲趨勢之前,吸籌階段的最後回調。在某些圖表上,LPS 可能會出現不止一次。
威科夫事件和階段基礎知識
來源: StockCharts.com
根據威科夫的市場週期理論,吸籌階段的特點是價格橫向移動以及威科夫事件的出現。具體來說,威科夫的吸籌示意圖包含了以下幾大階段:
吸籌階段的第一個階段在前期下降趨勢結束時開始。在此階段之前,供大於求並通過價格體現。隨着供應量下降,初步支撐和拋售高潮事件出現,標志着吸籌階段的開始。在交易圖表上,分析師可以輕鬆辨認初步支撐和拋售高潮,由於大量資產從公衆轉移到更強大的市場參與者手中,因此可以看到大量交易的存在。
隨着拋售壓力的緩解,機構參與者和賣空交易者對資產產生廣泛需求,將促進自動反彈事件的出現。二次測試事件發生後,賣盤和成交量下降,階段A結束。
在階段B,更多大型參與者對市場產生興趣。本階段屬於盤整階段,具有不同程度的阻力點和支撐點,通常會出現多個二次測試事件,但價格波動幅度大且常伴隨着高成交量。
最終,供應開始與需求平衡,交易量減少,標志着階段C的開始。
階段C會出現彈簧效應,對資產的剩餘供應進行決定性測試。在彈簧效應下,價格跌破階段A和階段B建立的支撐位並重新回到交易區間。彈簧效應是價格開始攀升之前的最後一個熊市陷阱。如果彈簧效應的供應量測試成功,表明這是建立多倉的好機會,隨後出現的SOS將證明這一點。
階段D是在階段E市場爆發之前的最後階段。通常情況下,階段D的交易量漲,波動性會增加。
此時,價格將移動到交易區間頂部。最後的支撐點通常出現在這一階段,並且可能出現不止一次,是建立多倉的良好點位。
在吸籌階段的最後階段,股價離開交易區間並開始上攻,需求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在某些情況下,威科夫吸籌理論的應用不會導致加密貨幣市場價格大幅漲。
使用威科夫方法交易加密貨幣以採用限制範圍的策略有利於從吸籌階段交易區間的波動中盈利。在ST反彈時開多倉,可以在AR處賺取一些利潤。交易者可以在ST水平下方提前設置止損單,避免出現誘導性突破時造成更大的損失。
對於建立多頭頭寸比較嚴謹的交易者而言,更安全的做法是在關於該加密資產的基本面中尋找威科夫信號的確認信息。
比如說,在2021年5月到2021年11月的比特幣價格走勢中,用威科夫吸籌理論發現,在階段E突破結束時,比特幣價格從37,000美元升至69,000美元。
用威科夫吸籌理論分析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比特幣價格
來源:Trading View
不尋求高風險的交易者可以等到階段D再買入。價格一旦突破SOS,交易者便可能建多倉。還是建議交易者在SOS下方設置一個止損單,可在出現反轉時減少損失。
這個存在了100多年的威科夫方法對於想要抓住趨勢核心部分的交易者來說非常有效。隨着時代的進步,該理論的應用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股票市場和技術分析。
如果交易者非常精通威科夫方法,他們交易成功的幾率將大大增加。在技術分析和加密貨幣的交易中,謹慎的態度、廣泛的研究和對市場行情的密切關注三者缺一不可。交易者務必要警惕可能存在的任何風險,並掌握一定的技術分析策略和工具。
技術分析是一種預測金融市場資產價格變動的交易策略,可以追溯到18世紀。技術分析原則通常用於研究一個資產的歷史價格數據,以此確定可以盈利的入場點和離場點。
隨着時間的推移,各種技術分析理論也在不斷發展。在實用性方面,一些出現較早的理論已趕不上時代的步伐,但還有部分理論在經過調整後能夠在現代金融市場(如加密貨幣市場)中發揮效用。
威科夫方法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技術分析理論,至今仍被交易者用來指導投資和交易決策。本文便重點介紹了威科夫方法的規則、相關概念和示意圖,以及它在加密貨幣市場中的應用。
威科夫方法產生自理查德·D·威科夫的教學內容。威科夫是20世紀初的一名股票交易員,他在年輕時就開始了股票交易並創辦了一家經紀公司。
威科夫投資股市時,摩根大通、查爾斯·道等許多傳奇的股票操盤手都提出了他們對股市的一些思考。威科夫將他們的大部分實踐經驗記錄下來並應用到自己的投資和交易策略中。他發現散戶交易者和大公司之間存在不公平,於是決定爲信息獲取不足的用戶提供教育資訊支持。他成立了一家名叫Stock Market Institute(意爲股市研究所)的機構,通過這家機構發表了幾種技術分析的交易理論。
威科夫的教學內容經過整合歸納,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威科夫方法,雖然其創立初衷是分析股市,不過後來也被應用到其他金融市場的分析中。
威科夫方法是指一系列基於技術分析的規律和原則,用於指導投資者和交易者進行成功的股票交易決策。
威科夫方法由理查德·威科夫 (Richard D. Wyckoff) 於20世紀30年代創立,其中包含的規則基於他擔任股票經紀人期間總結的經驗。威科夫的教學內容包括指導股市的基本原則、對市場週期的評論、價格趨勢發展的幾大要素以及分析市場圖表的示意圖。
威科夫技術分析方法取決於三個基本定律。威科夫認爲這些定律會影響股票分析的方方面面,並決定整個市場或個股的未來。威科夫方法的三大原則指導着交易者選擇完美的資產或選擇建立多頭或空頭頭寸的最佳時機。
威科夫供需定律是金融和經濟學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供需定律認爲,資產的價格行爲取決於供需關係的變化。該原則可能產生三個不同的結果,用公式表示爲:
根據威科夫原理,如果買方力量大於賣方,會形成看漲趨勢,使市場供不應求。反之,如果賣方力量大於買方,需求下降,供應增加,價格下跌。
供需定律通常結合量價關係來使用。通過了解當前市場的供需關係,交易者可以預測接下來的市場走向。
威科夫的第二定律涉及供需之間的差異。因果定律認爲,供需之間的差異存在一定邏輯關係。
因果定律認爲,大規模交易行爲會導致供應與需求出現偏差。在以買入(吸籌)爲主的行情中,需求增加,價格漲,推動漲趨勢的出現。相反,在市場集體拋售(出貨)的情況下,供應量增加,價格下跌明顯,形成下降趨勢。
威科夫運用這一原理來預測盤整期後市場趨勢將持續多久。
威科夫的第三定律認爲交易量應該反映資產的價格變化。投入產出定律認爲,如果交易量沒有反映資產的價格行爲,市場趨勢就存在偏差。也就是說,當資產的交易量和價格行爲一致時,市場趨勢是主導趨勢並且可能會持續。反之,如果交易量與價格行爲之間存在差異,則趨勢可能很快結束或發生反轉。
威科夫方法的創始人理查德·威科夫在他的《盤口解讀研究》(Studies in Tape Reading) 一書中提出了市場週期理論。他在對供需關係的研究中總結出市場週期性運行過程中包含的四大階段。市場週期理論解釋了股票和其他證券的價格行爲走勢,幫助交易者確定市場方向並預測逆轉時機。
具體來說,威科夫市場週期的四個階段是:吸籌階段、上升階段、出貨階段和下降階段。
市場週期的第一階段的特徵是價格橫向移動。在本階段,市場主力開始靜悄悄買入,避免引起公衆關注。隨着越來越多的交易者對市場產生興趣,交易區間的低點變高了,價格開始被抬高。市場多軍成爲主力後,價格突破交易區間的上限,建立持續的上升趨勢。
上升階段,在吸籌階段結束時建立的持續上升趨勢會繼續存在。經驗不足的交易員和投資者抓住機會開始買入,推動需求上升,價格漲。有經驗的交易者可能會選擇在上升過程中出現相當大的突破後平倉。在上升階段,可能會出現多個較短的吸籌階段,也稱爲重新吸籌。發生這種情況時,較大的上升趨勢會稍微暫停並橫向移動一段時間,然後再次回升並繼續之前的上升趨勢。
價格未能創下新高時,即進入出貨階段。前一個上升趨勢失去繼續上升的動力,市場進入橫盤整理階段,投資者開始拋售資產。經驗不足的投資者會期待出現新的上升趨勢,並選擇繼續買入資產。本階段價格行爲的特徵是較低的頂點和較高的低點,表明市場趨勢將逆轉。
威科夫市場週期的最後階段是下降趨勢。隨着看跌趨勢已成必然,交易員和投資者競相平倉。當價格跌破先前出貨階段的低點時,下降階段便開始了。下降階段結束時,新的吸籌階段又重新開始。
用威科夫方法分析何時建立交易頭寸很有幫助。金融分析師在用威科夫方法交易時,必須注意的一個點是交易區間。交易區間是指市場趨勢停止後的這段時間,在這個期間內,市場供需相對平衡。
在交易區間內,市場中的機構參與者出售或購買資產,爲下一個趨勢(看跌或看漲)做準備。
應用威科夫方法的金融分析師能夠對超出交易區間的方向和幅度做出準確預測。威科夫在他的教學中提供了一些指導原則,用於識別交易區間內發生的不同階段和事件,可以幫助預測下一個趨勢中的價格目標。
威科夫用四個示意圖對這些原則進行了總結:前兩個示意圖總結了市場週期吸籌階段的事件和階段,後兩個示意圖則是關於出貨階段的事件和階段。
在吸籌示意圖中,交易區間包含了從“初步支撐”到“回調”的幾大事件,在吸籌階段,價格在上升趨勢開始前主要進行橫向移動。具體來說,這幾大事件主要是:
吸籌階段的第一個事件,發生在長期看跌趨勢之後。這是自之前的看跌行情以來,市場首次出現明顯的支撐。資產數量增加,價差擴大,表明看跌趨勢即將結束。
拋售高潮緊跟着PS事件出現。與前期看跌趨勢一樣,拋售高潮導致格大幅下跌,其特點是大量或恐慌性拋售,收盤價極低。
此時,SC事件帶來的拋售壓力幾乎消失了,一小波買盤推動價格漲。賣空者通常在該事件中起主導作用,會回補倉位。自動反彈的高點即是吸籌交易區間的高點。
在此階段,資產價格重新回到拋售高潮時創下的低點,成交量和價差都會擴大。
彈簧效應的特點是對經常誤導交易者和投資者的、同時存在的低點進行嚴格測試。一些交易員將彈簧效應視爲一種看跌趨勢,會選擇賣出自己的籌碼,導致價格上下波動。彈簧效應以震倉結束(與彈簧效應類似,但速度更快)。
在相對較高的交易量支持下,價格漲速度越來越快。強勢信號通常發生在彈簧效應之後,驗證分析師對之前市場行爲的解釋。SOS 也可能發生在最後的支撐點之後。
最後的支撐點是在形成看漲趨勢之前,吸籌階段的最後回調。在某些圖表上,LPS 可能會出現不止一次。
威科夫事件和階段基礎知識
來源: StockCharts.com
根據威科夫的市場週期理論,吸籌階段的特點是價格橫向移動以及威科夫事件的出現。具體來說,威科夫的吸籌示意圖包含了以下幾大階段:
吸籌階段的第一個階段在前期下降趨勢結束時開始。在此階段之前,供大於求並通過價格體現。隨着供應量下降,初步支撐和拋售高潮事件出現,標志着吸籌階段的開始。在交易圖表上,分析師可以輕鬆辨認初步支撐和拋售高潮,由於大量資產從公衆轉移到更強大的市場參與者手中,因此可以看到大量交易的存在。
隨着拋售壓力的緩解,機構參與者和賣空交易者對資產產生廣泛需求,將促進自動反彈事件的出現。二次測試事件發生後,賣盤和成交量下降,階段A結束。
在階段B,更多大型參與者對市場產生興趣。本階段屬於盤整階段,具有不同程度的阻力點和支撐點,通常會出現多個二次測試事件,但價格波動幅度大且常伴隨着高成交量。
最終,供應開始與需求平衡,交易量減少,標志着階段C的開始。
階段C會出現彈簧效應,對資產的剩餘供應進行決定性測試。在彈簧效應下,價格跌破階段A和階段B建立的支撐位並重新回到交易區間。彈簧效應是價格開始攀升之前的最後一個熊市陷阱。如果彈簧效應的供應量測試成功,表明這是建立多倉的好機會,隨後出現的SOS將證明這一點。
階段D是在階段E市場爆發之前的最後階段。通常情況下,階段D的交易量漲,波動性會增加。
此時,價格將移動到交易區間頂部。最後的支撐點通常出現在這一階段,並且可能出現不止一次,是建立多倉的良好點位。
在吸籌階段的最後階段,股價離開交易區間並開始上攻,需求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在某些情況下,威科夫吸籌理論的應用不會導致加密貨幣市場價格大幅漲。
使用威科夫方法交易加密貨幣以採用限制範圍的策略有利於從吸籌階段交易區間的波動中盈利。在ST反彈時開多倉,可以在AR處賺取一些利潤。交易者可以在ST水平下方提前設置止損單,避免出現誘導性突破時造成更大的損失。
對於建立多頭頭寸比較嚴謹的交易者而言,更安全的做法是在關於該加密資產的基本面中尋找威科夫信號的確認信息。
比如說,在2021年5月到2021年11月的比特幣價格走勢中,用威科夫吸籌理論發現,在階段E突破結束時,比特幣價格從37,000美元升至69,000美元。
用威科夫吸籌理論分析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比特幣價格
來源:Trading View
不尋求高風險的交易者可以等到階段D再買入。價格一旦突破SOS,交易者便可能建多倉。還是建議交易者在SOS下方設置一個止損單,可在出現反轉時減少損失。
這個存在了100多年的威科夫方法對於想要抓住趨勢核心部分的交易者來說非常有效。隨着時代的進步,該理論的應用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股票市場和技術分析。
如果交易者非常精通威科夫方法,他們交易成功的幾率將大大增加。在技術分析和加密貨幣的交易中,謹慎的態度、廣泛的研究和對市場行情的密切關注三者缺一不可。交易者務必要警惕可能存在的任何風險,並掌握一定的技術分析策略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