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原文標題《TeleportDAO:數據驗證安全與效率之弈 —— 輕節點設計最新實踐》
TeleportDAO 和 Eigen Labs 於近日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重點關注了輕節點在權益證明(PoS)區塊鏈中訪問和驗證鏈上數據時面臨的安全和效率挑戰。該論文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通過經濟激勵和有保險的預安全機制,以及客制化“可編程安全”性和具有成本效益等一系列措施來確保 PoS 區塊鏈中輕節點的安全性和效率。十分具有前瞻性,值得深入研究。
注:Eigen Labs 是 Restaking 協議 EigenLayer 和 EigenDA 的背後開發商,Eigen Labs 目前已從 a16z、Polychain、Blockchain Capital 等著名風投機構募集了超過 1 億 5 千萬美金。
TeleportDAO 位於加拿大溫哥華,是一家專注於比特幣和 EVM 公鏈之間的跨鏈通信基礎設施項目,目前該協議已通過 Coinlist 進行了一輪公開發售和融資成功籌集了 900 萬美元。此輪融資得到了包括 Appworks、OIG Capital、DefinanceX、Oak Grove Ventures、Candaq Ventures、TON、Across 和 bitSmiley 在內的多家投資者的參與。
目前來說,在 PoS 區塊鏈中,驗證者通過鎖定一定數量的質押(如以太坊中的 32 ETH)來參與共識網路,從而確保網路安全。因此,PoS 區塊鏈安全的本質是由經濟保護的,即總質押越大,攻擊共識網路所需的成本或損失就越大。執行這種罰沒機制依賴於一種稱爲“問責安全”的功能,即如果驗證者籤署了相互衝突的狀態,就可以罰沒質押。
全節點在維護 PoS 區塊鏈完整性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存儲所有區塊交易信息、驗證共識籤名、復制完整的交易歷史副本,並執行狀態更新。這些過程需要大量計算資源和復雜的硬件。例如,運行一個完整的以太坊節點需要至少 2 TB 的固態硬盤存儲。相比之下,輕節點減少了計算資源需求,只存儲區塊頭,所以應用上也只適用於驗證特定交易/狀態的場景,如移動端錢包和跨鏈橋。另外,輕節點在驗證交易時依賴全節點提供區塊信息,但目前的節點服務商市場份額較爲集中,因此安全性、獨立性和即時性都無法完全保障。因此本文探討了輕節點實現最佳安全性下,在數據獲取成本和延遲之間的權衡方案。
比特幣引入了簡單支付驗證(SPV)作爲其輕節點協議。SPV 使輕節點能夠使用 Merkle Proof 和區塊頭來驗證特定區塊中是否包含交易。因此,輕節點只需下載區塊鏈的區塊頭,就可以通過檢查區塊的深度來驗證交易的最終性。在這種情況下,比特幣中輕節點驗證共識的計算成本相對較低。然而在以太坊這樣的 PoS 區塊鏈中,共識檢查的設計本質上更爲復雜。它涉及維護整個驗證者集,跟蹤他們的質押變化,以及爲共識網路執行許多籤名檢查。另一方面,PoW 輕節點的安全性依賴於大多數完整節點都是誠實的這一假設。爲解決SPV的局限性,FlyClient 和非交互式工作證明(NiPoPoW)以亞線性(sublinear)成本向客戶端證明這些區塊。然而,他們對 PoS 共識模型的適用性弱。
相比之下,PoS 區塊鏈通過罰沒機制獲得安全性。該系統依賴於共識參與者皆爲理性,即攻擊成本超過任何潛在利潤,則不會攻擊網路。爲了降低驗證成本,以太坊當前的輕節點協議依賴於同步委員會(sync committee),該委員會由 512 個隨機選擇的以太坊驗證者組成,每個驗證者質押 32 個以太坊,但籤名過程不會被罰沒。這種不可罰沒的設計存在重大安全缺陷,同步委員會中不誠實的籤名可能會誤導輕節點接受無效數據,並且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即使引入罰沒機制,同步委員會的總質押與龐大的以太坊驗證者池相比仍然很少(截至 2024 年 3 月,以太坊驗證者的數量已超過 100 萬)。因此,這種方法爲輕節點提供的安全性無法等價於以太坊驗證者集。該模型代表了理性設置下多方計算的一種特殊變體,但無法提供基於經濟的保障,也無法解決惡意、非理性數據提供者帶來的威脅。
爲了解決 PoS 引導過程中的安全和效率挑戰,PoPoS 引入了一種分段博弈,以有效挑戰 PoS 時序的對抗性 Merkle 樹。雖然它們實現了最小空間,並避免了要求客戶端始終在線和保持質押,但使客戶端能夠在重新加入網路不產生大量成本的情況下離線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另一種研究方法側重於使用零知識證明來創建簡潔的證明。例如,Mina 和 Plumo 通過使用遞歸 SNARK 組合和基於 SNARK 的狀態轉換證明,有效促進了輕量級共識驗證。然而,這些方法給區塊生產者生成證明帶來了相當大的計算負擔,而且它們沒有解決輕節點潛在損失的補償問題。在其他 PoS 協議(如 Cosmos 中使用的 Tendermint 協議)的背景下,輕節點的作用在其區塊鏈間通信(IBC)協議中進行了探討。但這些實現是針對其各自生態的,並不直接適用於以太坊或其他各種 PoS 區塊鏈。
大體上來說新方案引入了經濟安全模塊以實現“可編程性安全”,輕節點可根據自身安全需求以決定不同方案設計。在安全性假設上基本服從 1/N + 1/M,即只要保證全節點和檢察官網路各有一個誠實有效的節點即可保證網路正常運行。
方案一主要通過提出挑戰期與檢察官網路實現數據可信性。簡單來說,輕節點會在收到提供商籤署過的數據後,將這部分的數據發給檢察官網路審查,在一段期限內,如出現數據作假,檢察官會提醒輕節點數據不可信,智能合約的罰沒模塊會罰沒對於數據提供商的質押代幣,反之,輕節點可以相信這些數據的可信性。
輕節點請求數據具體流程:
其他要點:
評估: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礎上通過提出保險機制實現數據快速確認。簡單來說,輕節點根據保單金額與時長確定保險後,數據提供商部分/全部的質押可以被償還輕節點後續因數據做惡而產生的損失,因此輕節點收到並驗證提供商提供的數據籤名後,便可以確定該數據的初始可信性。
輕節點請求數據具體流程:
其他要點:
評估:
第一,在輕節點計算效率上,輕節點兩個方案中都體現了毫秒級別的驗證效率(輕節點只需要對數據進行一次驗證)。
第二,在輕節點延遲上,按照實驗配置的不同情境下(下圖),延遲都在毫秒級別。值得注意的是延遲會根據數據提供商的數量線性增加,但延遲始終在毫秒級別。另外,方案一由於輕節點需要等候挑戰期結果,所以延遲都在 5 小時。如果檢查者網路足夠可靠高效,那麼這個 5 小時的延遲也是可以大幅減少的。
第三,在輕節點成本上,實際情況來看,輕節點的成本有二:gas fee 和保費,都會因爲保單金額增加而增加。另外,對於檢查者來說,他們遞交數據時所涉及的 gas 會以罰沒金額償還,以保證有足夠的參與激勵。
注:Proposed 的區塊會最後被 finalized 或者成爲 uncle block。
本文提出的輕節點方案提供了“可編程性安全”以符合不同情況下的安全需求。方案一以更高延遲換取高安全性,而方案二通過引入保險機制爲輕節點提供了“即時確認”服務。這些方案可用於需要確認交易最終性的場景,比如原子交易、跨鏈。
轉發原文標題《TeleportDAO:數據驗證安全與效率之弈 —— 輕節點設計最新實踐》
TeleportDAO 和 Eigen Labs 於近日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重點關注了輕節點在權益證明(PoS)區塊鏈中訪問和驗證鏈上數據時面臨的安全和效率挑戰。該論文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通過經濟激勵和有保險的預安全機制,以及客制化“可編程安全”性和具有成本效益等一系列措施來確保 PoS 區塊鏈中輕節點的安全性和效率。十分具有前瞻性,值得深入研究。
注:Eigen Labs 是 Restaking 協議 EigenLayer 和 EigenDA 的背後開發商,Eigen Labs 目前已從 a16z、Polychain、Blockchain Capital 等著名風投機構募集了超過 1 億 5 千萬美金。
TeleportDAO 位於加拿大溫哥華,是一家專注於比特幣和 EVM 公鏈之間的跨鏈通信基礎設施項目,目前該協議已通過 Coinlist 進行了一輪公開發售和融資成功籌集了 900 萬美元。此輪融資得到了包括 Appworks、OIG Capital、DefinanceX、Oak Grove Ventures、Candaq Ventures、TON、Across 和 bitSmiley 在內的多家投資者的參與。
目前來說,在 PoS 區塊鏈中,驗證者通過鎖定一定數量的質押(如以太坊中的 32 ETH)來參與共識網路,從而確保網路安全。因此,PoS 區塊鏈安全的本質是由經濟保護的,即總質押越大,攻擊共識網路所需的成本或損失就越大。執行這種罰沒機制依賴於一種稱爲“問責安全”的功能,即如果驗證者籤署了相互衝突的狀態,就可以罰沒質押。
全節點在維護 PoS 區塊鏈完整性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存儲所有區塊交易信息、驗證共識籤名、復制完整的交易歷史副本,並執行狀態更新。這些過程需要大量計算資源和復雜的硬件。例如,運行一個完整的以太坊節點需要至少 2 TB 的固態硬盤存儲。相比之下,輕節點減少了計算資源需求,只存儲區塊頭,所以應用上也只適用於驗證特定交易/狀態的場景,如移動端錢包和跨鏈橋。另外,輕節點在驗證交易時依賴全節點提供區塊信息,但目前的節點服務商市場份額較爲集中,因此安全性、獨立性和即時性都無法完全保障。因此本文探討了輕節點實現最佳安全性下,在數據獲取成本和延遲之間的權衡方案。
比特幣引入了簡單支付驗證(SPV)作爲其輕節點協議。SPV 使輕節點能夠使用 Merkle Proof 和區塊頭來驗證特定區塊中是否包含交易。因此,輕節點只需下載區塊鏈的區塊頭,就可以通過檢查區塊的深度來驗證交易的最終性。在這種情況下,比特幣中輕節點驗證共識的計算成本相對較低。然而在以太坊這樣的 PoS 區塊鏈中,共識檢查的設計本質上更爲復雜。它涉及維護整個驗證者集,跟蹤他們的質押變化,以及爲共識網路執行許多籤名檢查。另一方面,PoW 輕節點的安全性依賴於大多數完整節點都是誠實的這一假設。爲解決SPV的局限性,FlyClient 和非交互式工作證明(NiPoPoW)以亞線性(sublinear)成本向客戶端證明這些區塊。然而,他們對 PoS 共識模型的適用性弱。
相比之下,PoS 區塊鏈通過罰沒機制獲得安全性。該系統依賴於共識參與者皆爲理性,即攻擊成本超過任何潛在利潤,則不會攻擊網路。爲了降低驗證成本,以太坊當前的輕節點協議依賴於同步委員會(sync committee),該委員會由 512 個隨機選擇的以太坊驗證者組成,每個驗證者質押 32 個以太坊,但籤名過程不會被罰沒。這種不可罰沒的設計存在重大安全缺陷,同步委員會中不誠實的籤名可能會誤導輕節點接受無效數據,並且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即使引入罰沒機制,同步委員會的總質押與龐大的以太坊驗證者池相比仍然很少(截至 2024 年 3 月,以太坊驗證者的數量已超過 100 萬)。因此,這種方法爲輕節點提供的安全性無法等價於以太坊驗證者集。該模型代表了理性設置下多方計算的一種特殊變體,但無法提供基於經濟的保障,也無法解決惡意、非理性數據提供者帶來的威脅。
爲了解決 PoS 引導過程中的安全和效率挑戰,PoPoS 引入了一種分段博弈,以有效挑戰 PoS 時序的對抗性 Merkle 樹。雖然它們實現了最小空間,並避免了要求客戶端始終在線和保持質押,但使客戶端能夠在重新加入網路不產生大量成本的情況下離線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另一種研究方法側重於使用零知識證明來創建簡潔的證明。例如,Mina 和 Plumo 通過使用遞歸 SNARK 組合和基於 SNARK 的狀態轉換證明,有效促進了輕量級共識驗證。然而,這些方法給區塊生產者生成證明帶來了相當大的計算負擔,而且它們沒有解決輕節點潛在損失的補償問題。在其他 PoS 協議(如 Cosmos 中使用的 Tendermint 協議)的背景下,輕節點的作用在其區塊鏈間通信(IBC)協議中進行了探討。但這些實現是針對其各自生態的,並不直接適用於以太坊或其他各種 PoS 區塊鏈。
大體上來說新方案引入了經濟安全模塊以實現“可編程性安全”,輕節點可根據自身安全需求以決定不同方案設計。在安全性假設上基本服從 1/N + 1/M,即只要保證全節點和檢察官網路各有一個誠實有效的節點即可保證網路正常運行。
方案一主要通過提出挑戰期與檢察官網路實現數據可信性。簡單來說,輕節點會在收到提供商籤署過的數據後,將這部分的數據發給檢察官網路審查,在一段期限內,如出現數據作假,檢察官會提醒輕節點數據不可信,智能合約的罰沒模塊會罰沒對於數據提供商的質押代幣,反之,輕節點可以相信這些數據的可信性。
輕節點請求數據具體流程:
其他要點:
評估: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礎上通過提出保險機制實現數據快速確認。簡單來說,輕節點根據保單金額與時長確定保險後,數據提供商部分/全部的質押可以被償還輕節點後續因數據做惡而產生的損失,因此輕節點收到並驗證提供商提供的數據籤名後,便可以確定該數據的初始可信性。
輕節點請求數據具體流程:
其他要點:
評估:
第一,在輕節點計算效率上,輕節點兩個方案中都體現了毫秒級別的驗證效率(輕節點只需要對數據進行一次驗證)。
第二,在輕節點延遲上,按照實驗配置的不同情境下(下圖),延遲都在毫秒級別。值得注意的是延遲會根據數據提供商的數量線性增加,但延遲始終在毫秒級別。另外,方案一由於輕節點需要等候挑戰期結果,所以延遲都在 5 小時。如果檢查者網路足夠可靠高效,那麼這個 5 小時的延遲也是可以大幅減少的。
第三,在輕節點成本上,實際情況來看,輕節點的成本有二:gas fee 和保費,都會因爲保單金額增加而增加。另外,對於檢查者來說,他們遞交數據時所涉及的 gas 會以罰沒金額償還,以保證有足夠的參與激勵。
注:Proposed 的區塊會最後被 finalized 或者成爲 uncle block。
本文提出的輕節點方案提供了“可編程性安全”以符合不同情況下的安全需求。方案一以更高延遲換取高安全性,而方案二通過引入保險機制爲輕節點提供了“即時確認”服務。這些方案可用於需要確認交易最終性的場景,比如原子交易、跨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