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tropy 正在建立一個開放的數據安全和路由系統替代方案,這是運行在現有的互聯網協議之上的。 整個 Syntropy 生態包括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應用鏈(App Chain)、數據層(Data Layer)和 PubSub 協議(即發布-訂閱協議)。
其中,最核心的是數據層。 Syntropy 很重視跨鏈和互操作性,因此數據層是一個可定制的、模組化的執行層協議,讓開發者能夠構建可組合的、特定於用例的、可互操作的 dapp,這些 dapp 可以獲取任何鏈上的任何數據。 應用鏈則是運行這個數據層的網路,是基於 Cosmos 生態的 Layer 1 基礎設施。 通過數據層,任何人都可以從全節點獲取並發布數據,也可以橫跨多個鏈訂閱實時數據流,而相比之下 Etherscan 提供的是靜態及較高延遲的數據。 基於數據層的生態系統本質上是一個鏈上預言機市場。
此前,Syntropy 完成了種子輪及種子輪增資輪融資,分別在2021年12月和2023年5月從 Alphemy Capital 和 Maven 11 等機構一共募得 $ 9 M。
Syntropy 2024 年的融資工作由 Goldrich Consulting 支持,在3月14日宣布完成了由 CMCC Global 領投的策略輪融資,P2 Ventures (Polygon), HV Capital, Faculty Group, Wave Capital, Moonrock Capital, DVNCI Capital, TRGC, Mapleblock Capital, AntAlpha, Public Works 跟投,詳細融資金額未公布。
目前按團隊規劃,2024 年 Q2 基於 Cosmos SDK 建立的應用鏈主網將上線,同時 Q2 也將迎來品牌重塑,如果生態系統的數據有明顯成長,Syntropy 計畫將進一步尋求 A 輪融資。
Syntropy 是比較早期就在加密領域耕耘的團隊,在 2018 創立,一開始叫 NOIA Network。 創始人團隊包括以下聯合創始人:Domas Poviliauskas 目前任 Vision & Strategy;Jonas Simanavicius 任 CTO,Kipras Kazlauskas 任 CFO,Domantas Jaskunas 任 COO。
CTO Jonas,一開始是在電子商務領域做技術工作,後來又轉到了投行和交易領域。 Jonas 在 JP Morgan 時,以太坊的誕生吸引他開始關注加密領域。 大約在 2017-2018 年他們開始思考Web3 有哪些基礎設施未來有巨大的成長潛力,當時他們認爲,專門爲 Web3 打造或優化類似TCP 等網路協議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點,不過對整體環境 、鏈生態來說這個想法太早。 慢慢地,隨着他們在加密領域生態中關切的問題有了變化,Syntropy pivot 到了現在的方向,致力於打造數據層協議。
目前表面上強調「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生態,運行的每個區塊鏈都是在一個孤立的生態系統中(Bitcoin/Ethereum/Solana 等),每個生態運行自己運行自己的 RPC 節點 或基礎設施伺服器;生態中的 dapp 開發者可以從這些區塊鏈中獲取數據。 開發者需要數據的時候,會從預言機那裏購買 API 服務,而預言機則是仰賴多個中心化的鏈下數據供應商提供數據,它們的APIs/數據庫隨着服務停止,隨時有被關閉的風險。 隨着採用率上升,數據變得要麼不即時(因爲被多個數據供應商索引),要麼難以被信任。 所以總結上面,至少出現了三個問題:
那麼,爲什麼我們會仰賴中心化、索引多個數據供應商的預言機服務?
舉個例子,筆者過去在一個 NFT 交易市場工作,我們的 NFT 借貸協議需要購買 Chainlink API 來提供特定 NFT 合集的地板價,這個價格數據需要是公允、不能被操縱的;因爲地板價的變動會決定 用戶質押 NFT 的健康指數,價格如果劇烈下降,用戶就會收到需要償還 ETH 的通知來確保自己的 NFT 不會遭到清算拍賣。
一個知名的價格操縱案例,來自 NFT 借貸協議 Bendao,當時協議中有一個 0.2E 的清算罰款,是由被清算者直接給清算拍賣中最後買下 NFT 的用戶。 巨鯨 Franklin 利用了這個規則,通過大量拋售無聊猿的 NFT 造成價格短時間內劇烈下降,大量用戶的 NFT 被清算拍賣,他接着在短時間內將被拍賣的 NFT 買下,得到了大量的清算罰款 。 如果 Bendao 協議選擇了索引多個數據供應商的預言機來作爲地板價的判定標準,那麼地板價數據來源就會是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價格,而不會在短時間內劇烈波動。 借貸協議這種對時間和價格數據高度敏感的產品,它們仰賴中心化預言機是其來有自的。
目前生態系統比較普遍的選擇是,爲了優先保證數據的可信任和安全性,更傾向仰賴延遲較高但比較保守的預言機服務。 但是,預言機向鏈下數據供應商獲取數據,底層邏輯仍然是中心化的。 Syntropy 的根本邏輯是建立一個數據層,讓開發者能夠直接從區塊鏈全節點拿取數據,實現數據的低延遲,同時應用鏈中的多個角色會基於激勵措施和 Slashing 機制,來保證數據是可信任的。
Syntropy 數據層採用的 PubSub 協議,是兼容 NATS 的一個分支,是一個可供數據發布者和訂閱者之間交換消息的框架。 每個發布者和訂閱者都需要專門的軟體集成才能參與,Syntropy 提供了一個由團隊維護的 PubSub SDK 讓開發者可以快速構建 dApp。
在經濟上這個方案可能還比較便宜,因爲PubSub 協議是一種消息傳遞協議,而不是集中式API 模型,這消除了數據源的計算負擔:在標準的call-response 模型中,每個請求都會在數據 源上執行一些計算。 使用PubSub 協議的發行者-訂閱者模型(publisher-subscriber model),計算僅在源頭執行一次,這使得這樣的解決方案更具可擴展性,並且能夠與現有的提供區塊鏈數據的解決方案( 如RPC節點和集中式API)在價格上競爭。
規模化後,Syntropy 數據層內不斷增長的需求將壓低每 GB 數據的價格。 在大數據價格端,總成本的絕大部分是固定硬體伺服器成本,在小數據價格端,服務成本預計佔總成本的30-40%,這裏的服務成本只是通過網路將數據通過管道 傳遞給用戶的成本。
Syntropy 生態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應用鏈(App Chain)、數據層(Data Layer)和 PubSub 協議中,應用鏈只負責維護 dapp 狀態,實施了精心設計的質押和激勵機制,確保各方以最 佳利益行事,並保護網路抵抗惡意行爲;數據層協議能夠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數據;PubSub 協議讓數據流能夠自由在應用鏈的網路中流動。
來源:官方文檔
任何人都可以數據發布者,通過連接任何區塊鏈網路的全節點,提供即時數據流,再通過 Syntropy 的應用鏈出售這些網路產生的數據,從而得到代幣激勵。 構建各種 dapp 的開發者可以使用代幣購買這些數據流。
總結來說,在數據層中主要有三個角色需要付費:
1.訂閱者(Subscriber):訂閱者是想購買特定數據的用戶,他們需要支付兩部分費用:
2.數據發布者:發布者是提供數據給訂閱者的一方,能夠設定適當的服務費來獲利。
3.數據代理(Broker)和觀測者(Observer)這兩個角色負責維護數據傳輸網路,他們需要先鎖定一定數量代幣作爲抵押品,之後就可以根據實際傳輸的數據量,獲得網路費 的分成作爲收益;觀測員獲得的分成份額較小。
總的來說,因爲訂閱者是數據的買家,是主要給系統帶來價值的人,因此代幣經濟學主要會迎合訂閱者;發布者可以再價格、豐富度、完整性等方面在市場 上互相競爭;數據代理不參與價格競爭,因爲他們會被支付固定的協議費用,他們是負責鏈下進行交易核算並構建交付證明的,觀察者則負責確保數據代理沒有作惡,然後把交易和證明 一起提交到應用鏈。
整個數據層協議中各個角色如何互動可以參考下圖:
來源:官方文檔
Syntropy 的應用鏈是用 Cosmos SDK CometBFT 構建的。 交易和證明被觀察者提交到應用鏈上之後,會由一組運行共識協議的驗證者確認,然後交易才會被添加到區塊鏈上。 應用鏈有以下兩個主要角色:
1.驗證者。 收入來源:
2.委托者。 收入來源:
2024年3月25日,第一批社區驗證者已加入Cosmos 鏈測試網環境,他們是由以前擔任過Syntropy 驗證者的用戶組成的,同時團隊 也在鼓勵有運行節點經驗的驗證者主動聯系。Cosmos 鏈主網將會在 6 月左右上線。
Syntropy有三種激勵機制來吸引不同角色參與,啓動並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飛輪:
1.鏈上安全誘因:
這是獎勵給節點驗證者和委托者,目的是確保區塊鏈網路的安全和穩定。 獎勵金額會根據總被質押(Staked)的代幣數量動態調整,當質押率達到50%-67%時,獎勵年化會在5%-20%之間。 長期來看,隨着網路 Gas Fees 的增加,這部分獎勵的比重會逐漸降低。
2.數據層誘因:
這是爲了吸引數據代理和觀測者參與數據傳輸層。 他們需要先鎖定一定數量的代幣作爲抵押品,然後就可以獲得類似年化20%-30%的補貼獎勵,激勵他們加入維護數據網路。 這部分補貼獎勵的數量也會根據參與者的數量動態調整。
3.社區基金(Community Pool)分配:
部分代幣會分配到社區基金中,供社區成員提案後決定如何使用,例如資助發布有價值數據的發布者,以吸引更多用戶使用 Syntropy 網路;不過這部分支出有一定的年度上限。
目前這些激勵機制的金額和年化屬於官方文檔中的預估數字,仍然可能會根據參與程度動態調整,以確保整體經濟模型的平衡性。
代幣經濟模型中,$NOIA 代幣的設計旨在側近跨鏈實時數據的無縫訪問,它是推動數據層的燃料,激勵可擴展、以用戶爲中心的數據經濟。 它有以下四種效用:
1.鏈安全:通過質押、委托和 Slashing 機制爲鏈提供安全保障;
2.數據層安全:通過持續質押、證明挑戰和 Slashing 機制爲數據層提供安全保障;
3.通過提案和投票對鏈進行治理;
4.在數據層協議中用於付費。
代幣治理的方式採用 Cosmos 生態系統中鏈上治理的一般模型。 任何擁有地址和最低代幣數量的人都可以發起提案。 任何有投票權的驗證者都可以投票。
這裏比較特別的是,如果你是一個委托者,把$NOIA 代幣質押給了驗證者,那麼你無法將質押中的代幣拿來投票,意味着驗證者能夠投票的數量,是由自己持 有的代幣和委托給他的所有代幣加總而成。 這個設計類似代議政治,鼓勵用戶慎選驗證者,因爲他們會代表你行使部分或全部的治理權。
$NOIA 目前代幣市值排名 #368 左右,在中心化服務中,Syntropy 的競品是類似 Chainlink 的預言機;在數據可用性網路競品則是 Celestia,而後者的 FDV 目前超過$12B,從 FDV 和市值的角度看 Syntropy 有一定的成長性。
流通供應量方面,直到 2023 年底 $NOIA 有大約 73.5% 的供應量流通,剩下26.5%的未分配供應,會被用於 Syntropy 數據層和應用鏈上的各種激勵措施以及未來的融資。 主網大概會在6 月於Cosmos 上線,屆時項目方也會發行 Cosmos 原生代幣,並提供 bridge 來讓用戶橋接$NOIA 到應用鏈上,這有可能會爲$NOIA 代幣帶來更多需求, 並進一步減少流通供應。
2023年底到2024年初,Syntropy 抓住了不少機會:成功完成戰略輪融資,路線圖的承諾得到了按時交付,在市場敘事方面也跟上了這波 AI 熱潮。
Syntropy 有關的市場敘事包括:
目前 2024 Q1 的 Silverstone 計畫在2月27日宣布上線,這個計畫發布了數據層協議的 Cosmos 應用鏈測試網,並讓第一批驗證者加入網路。 接下來,在2024年 Q2 的 Monaco 計畫,將會迎來 Cosmos 原生代幣發布、$NOIA 代幣 bridge 上線、以及 Syntropy 的品牌重塑。 詳細路線圖可參考:
來源:官網
通過採用 ZK 證明技術,觀察者未來可能從協議層中被排除。 目前,觀察者的主要功能是監督數據代理提交的證明是否正確。 他們的收入來源是:
1.確認證明是正確構造的(證明)。
2.第二種是證明鏈上提交的證明構造不當(挑戰)。
如果使用 Merkle 樹將交易證明聚合到交付證明中,使數據代理能夠構建和提交 ZK 證明,也可以實現同樣的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ZK 證明的構建將強制執行提交的正確性,就不需要觀察者這個角色。
不過,按照目前一些證明市場比如 Succinct 的設計來看,我們仍然需要挑戰者,這個解決方案只是把證明外包給去中心市場,來獲得更便宜的成本。
مشاركة
Syntropy 正在建立一個開放的數據安全和路由系統替代方案,這是運行在現有的互聯網協議之上的。 整個 Syntropy 生態包括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應用鏈(App Chain)、數據層(Data Layer)和 PubSub 協議(即發布-訂閱協議)。
其中,最核心的是數據層。 Syntropy 很重視跨鏈和互操作性,因此數據層是一個可定制的、模組化的執行層協議,讓開發者能夠構建可組合的、特定於用例的、可互操作的 dapp,這些 dapp 可以獲取任何鏈上的任何數據。 應用鏈則是運行這個數據層的網路,是基於 Cosmos 生態的 Layer 1 基礎設施。 通過數據層,任何人都可以從全節點獲取並發布數據,也可以橫跨多個鏈訂閱實時數據流,而相比之下 Etherscan 提供的是靜態及較高延遲的數據。 基於數據層的生態系統本質上是一個鏈上預言機市場。
此前,Syntropy 完成了種子輪及種子輪增資輪融資,分別在2021年12月和2023年5月從 Alphemy Capital 和 Maven 11 等機構一共募得 $ 9 M。
Syntropy 2024 年的融資工作由 Goldrich Consulting 支持,在3月14日宣布完成了由 CMCC Global 領投的策略輪融資,P2 Ventures (Polygon), HV Capital, Faculty Group, Wave Capital, Moonrock Capital, DVNCI Capital, TRGC, Mapleblock Capital, AntAlpha, Public Works 跟投,詳細融資金額未公布。
目前按團隊規劃,2024 年 Q2 基於 Cosmos SDK 建立的應用鏈主網將上線,同時 Q2 也將迎來品牌重塑,如果生態系統的數據有明顯成長,Syntropy 計畫將進一步尋求 A 輪融資。
Syntropy 是比較早期就在加密領域耕耘的團隊,在 2018 創立,一開始叫 NOIA Network。 創始人團隊包括以下聯合創始人:Domas Poviliauskas 目前任 Vision & Strategy;Jonas Simanavicius 任 CTO,Kipras Kazlauskas 任 CFO,Domantas Jaskunas 任 COO。
CTO Jonas,一開始是在電子商務領域做技術工作,後來又轉到了投行和交易領域。 Jonas 在 JP Morgan 時,以太坊的誕生吸引他開始關注加密領域。 大約在 2017-2018 年他們開始思考Web3 有哪些基礎設施未來有巨大的成長潛力,當時他們認爲,專門爲 Web3 打造或優化類似TCP 等網路協議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點,不過對整體環境 、鏈生態來說這個想法太早。 慢慢地,隨着他們在加密領域生態中關切的問題有了變化,Syntropy pivot 到了現在的方向,致力於打造數據層協議。
目前表面上強調「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生態,運行的每個區塊鏈都是在一個孤立的生態系統中(Bitcoin/Ethereum/Solana 等),每個生態運行自己運行自己的 RPC 節點 或基礎設施伺服器;生態中的 dapp 開發者可以從這些區塊鏈中獲取數據。 開發者需要數據的時候,會從預言機那裏購買 API 服務,而預言機則是仰賴多個中心化的鏈下數據供應商提供數據,它們的APIs/數據庫隨着服務停止,隨時有被關閉的風險。 隨着採用率上升,數據變得要麼不即時(因爲被多個數據供應商索引),要麼難以被信任。 所以總結上面,至少出現了三個問題:
那麼,爲什麼我們會仰賴中心化、索引多個數據供應商的預言機服務?
舉個例子,筆者過去在一個 NFT 交易市場工作,我們的 NFT 借貸協議需要購買 Chainlink API 來提供特定 NFT 合集的地板價,這個價格數據需要是公允、不能被操縱的;因爲地板價的變動會決定 用戶質押 NFT 的健康指數,價格如果劇烈下降,用戶就會收到需要償還 ETH 的通知來確保自己的 NFT 不會遭到清算拍賣。
一個知名的價格操縱案例,來自 NFT 借貸協議 Bendao,當時協議中有一個 0.2E 的清算罰款,是由被清算者直接給清算拍賣中最後買下 NFT 的用戶。 巨鯨 Franklin 利用了這個規則,通過大量拋售無聊猿的 NFT 造成價格短時間內劇烈下降,大量用戶的 NFT 被清算拍賣,他接着在短時間內將被拍賣的 NFT 買下,得到了大量的清算罰款 。 如果 Bendao 協議選擇了索引多個數據供應商的預言機來作爲地板價的判定標準,那麼地板價數據來源就會是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價格,而不會在短時間內劇烈波動。 借貸協議這種對時間和價格數據高度敏感的產品,它們仰賴中心化預言機是其來有自的。
目前生態系統比較普遍的選擇是,爲了優先保證數據的可信任和安全性,更傾向仰賴延遲較高但比較保守的預言機服務。 但是,預言機向鏈下數據供應商獲取數據,底層邏輯仍然是中心化的。 Syntropy 的根本邏輯是建立一個數據層,讓開發者能夠直接從區塊鏈全節點拿取數據,實現數據的低延遲,同時應用鏈中的多個角色會基於激勵措施和 Slashing 機制,來保證數據是可信任的。
Syntropy 數據層採用的 PubSub 協議,是兼容 NATS 的一個分支,是一個可供數據發布者和訂閱者之間交換消息的框架。 每個發布者和訂閱者都需要專門的軟體集成才能參與,Syntropy 提供了一個由團隊維護的 PubSub SDK 讓開發者可以快速構建 dApp。
在經濟上這個方案可能還比較便宜,因爲PubSub 協議是一種消息傳遞協議,而不是集中式API 模型,這消除了數據源的計算負擔:在標準的call-response 模型中,每個請求都會在數據 源上執行一些計算。 使用PubSub 協議的發行者-訂閱者模型(publisher-subscriber model),計算僅在源頭執行一次,這使得這樣的解決方案更具可擴展性,並且能夠與現有的提供區塊鏈數據的解決方案( 如RPC節點和集中式API)在價格上競爭。
規模化後,Syntropy 數據層內不斷增長的需求將壓低每 GB 數據的價格。 在大數據價格端,總成本的絕大部分是固定硬體伺服器成本,在小數據價格端,服務成本預計佔總成本的30-40%,這裏的服務成本只是通過網路將數據通過管道 傳遞給用戶的成本。
Syntropy 生態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應用鏈(App Chain)、數據層(Data Layer)和 PubSub 協議中,應用鏈只負責維護 dapp 狀態,實施了精心設計的質押和激勵機制,確保各方以最 佳利益行事,並保護網路抵抗惡意行爲;數據層協議能夠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數據;PubSub 協議讓數據流能夠自由在應用鏈的網路中流動。
來源:官方文檔
任何人都可以數據發布者,通過連接任何區塊鏈網路的全節點,提供即時數據流,再通過 Syntropy 的應用鏈出售這些網路產生的數據,從而得到代幣激勵。 構建各種 dapp 的開發者可以使用代幣購買這些數據流。
總結來說,在數據層中主要有三個角色需要付費:
1.訂閱者(Subscriber):訂閱者是想購買特定數據的用戶,他們需要支付兩部分費用:
2.數據發布者:發布者是提供數據給訂閱者的一方,能夠設定適當的服務費來獲利。
3.數據代理(Broker)和觀測者(Observer)這兩個角色負責維護數據傳輸網路,他們需要先鎖定一定數量代幣作爲抵押品,之後就可以根據實際傳輸的數據量,獲得網路費 的分成作爲收益;觀測員獲得的分成份額較小。
總的來說,因爲訂閱者是數據的買家,是主要給系統帶來價值的人,因此代幣經濟學主要會迎合訂閱者;發布者可以再價格、豐富度、完整性等方面在市場 上互相競爭;數據代理不參與價格競爭,因爲他們會被支付固定的協議費用,他們是負責鏈下進行交易核算並構建交付證明的,觀察者則負責確保數據代理沒有作惡,然後把交易和證明 一起提交到應用鏈。
整個數據層協議中各個角色如何互動可以參考下圖:
來源:官方文檔
Syntropy 的應用鏈是用 Cosmos SDK CometBFT 構建的。 交易和證明被觀察者提交到應用鏈上之後,會由一組運行共識協議的驗證者確認,然後交易才會被添加到區塊鏈上。 應用鏈有以下兩個主要角色:
1.驗證者。 收入來源:
2.委托者。 收入來源:
2024年3月25日,第一批社區驗證者已加入Cosmos 鏈測試網環境,他們是由以前擔任過Syntropy 驗證者的用戶組成的,同時團隊 也在鼓勵有運行節點經驗的驗證者主動聯系。Cosmos 鏈主網將會在 6 月左右上線。
Syntropy有三種激勵機制來吸引不同角色參與,啓動並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飛輪:
1.鏈上安全誘因:
這是獎勵給節點驗證者和委托者,目的是確保區塊鏈網路的安全和穩定。 獎勵金額會根據總被質押(Staked)的代幣數量動態調整,當質押率達到50%-67%時,獎勵年化會在5%-20%之間。 長期來看,隨着網路 Gas Fees 的增加,這部分獎勵的比重會逐漸降低。
2.數據層誘因:
這是爲了吸引數據代理和觀測者參與數據傳輸層。 他們需要先鎖定一定數量的代幣作爲抵押品,然後就可以獲得類似年化20%-30%的補貼獎勵,激勵他們加入維護數據網路。 這部分補貼獎勵的數量也會根據參與者的數量動態調整。
3.社區基金(Community Pool)分配:
部分代幣會分配到社區基金中,供社區成員提案後決定如何使用,例如資助發布有價值數據的發布者,以吸引更多用戶使用 Syntropy 網路;不過這部分支出有一定的年度上限。
目前這些激勵機制的金額和年化屬於官方文檔中的預估數字,仍然可能會根據參與程度動態調整,以確保整體經濟模型的平衡性。
代幣經濟模型中,$NOIA 代幣的設計旨在側近跨鏈實時數據的無縫訪問,它是推動數據層的燃料,激勵可擴展、以用戶爲中心的數據經濟。 它有以下四種效用:
1.鏈安全:通過質押、委托和 Slashing 機制爲鏈提供安全保障;
2.數據層安全:通過持續質押、證明挑戰和 Slashing 機制爲數據層提供安全保障;
3.通過提案和投票對鏈進行治理;
4.在數據層協議中用於付費。
代幣治理的方式採用 Cosmos 生態系統中鏈上治理的一般模型。 任何擁有地址和最低代幣數量的人都可以發起提案。 任何有投票權的驗證者都可以投票。
這裏比較特別的是,如果你是一個委托者,把$NOIA 代幣質押給了驗證者,那麼你無法將質押中的代幣拿來投票,意味着驗證者能夠投票的數量,是由自己持 有的代幣和委托給他的所有代幣加總而成。 這個設計類似代議政治,鼓勵用戶慎選驗證者,因爲他們會代表你行使部分或全部的治理權。
$NOIA 目前代幣市值排名 #368 左右,在中心化服務中,Syntropy 的競品是類似 Chainlink 的預言機;在數據可用性網路競品則是 Celestia,而後者的 FDV 目前超過$12B,從 FDV 和市值的角度看 Syntropy 有一定的成長性。
流通供應量方面,直到 2023 年底 $NOIA 有大約 73.5% 的供應量流通,剩下26.5%的未分配供應,會被用於 Syntropy 數據層和應用鏈上的各種激勵措施以及未來的融資。 主網大概會在6 月於Cosmos 上線,屆時項目方也會發行 Cosmos 原生代幣,並提供 bridge 來讓用戶橋接$NOIA 到應用鏈上,這有可能會爲$NOIA 代幣帶來更多需求, 並進一步減少流通供應。
2023年底到2024年初,Syntropy 抓住了不少機會:成功完成戰略輪融資,路線圖的承諾得到了按時交付,在市場敘事方面也跟上了這波 AI 熱潮。
Syntropy 有關的市場敘事包括:
目前 2024 Q1 的 Silverstone 計畫在2月27日宣布上線,這個計畫發布了數據層協議的 Cosmos 應用鏈測試網,並讓第一批驗證者加入網路。 接下來,在2024年 Q2 的 Monaco 計畫,將會迎來 Cosmos 原生代幣發布、$NOIA 代幣 bridge 上線、以及 Syntropy 的品牌重塑。 詳細路線圖可參考:
來源:官網
通過採用 ZK 證明技術,觀察者未來可能從協議層中被排除。 目前,觀察者的主要功能是監督數據代理提交的證明是否正確。 他們的收入來源是:
1.確認證明是正確構造的(證明)。
2.第二種是證明鏈上提交的證明構造不當(挑戰)。
如果使用 Merkle 樹將交易證明聚合到交付證明中,使數據代理能夠構建和提交 ZK 證明,也可以實現同樣的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ZK 證明的構建將強制執行提交的正確性,就不需要觀察者這個角色。
不過,按照目前一些證明市場比如 Succinct 的設計來看,我們仍然需要挑戰者,這個解決方案只是把證明外包給去中心市場,來獲得更便宜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