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shake 是一個區塊鏈協議,被用於管理 DNS(域名系統)中頂級域名(Top level domains, TLD) 的註冊、續訂和轉移。
域名系統是一種分層的命名系統,用於將人類可讀的域名(如www.example.com)映射到機器可讀的IP位址。當您在瀏覽器輸入域名時,DNS服務器會將該域名解析爲對應的IP位址,然後瀏覽器可以連接到托管該網站的服務器。這個過程涉及多個DNS服務器層級,自根域名服務器開始,逐步查詢和解析子域名。
域名服務驗證和管理根 DNS 命名區域。這是如何運作的?打個比方,整個域名系統就像「字典」或「索引」。根域名服務器維護着最頂層的域名區域(.com、.org等),以及它們對應的授權DNS服務器的記錄。換句話說,這個字典記錄了「誰有權爲某一頂級域名提供DNS解析服務」。
Handshake 只專注於頂級域名,也就是 .com、.org、.net 等等。這些頂級域名的審查、證書頒發過去主要是由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 ICANN 負責,Handshake 提供的則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
ICANN 成立於 1998 年,是一個由全球人民組成的非營利性合作夥伴關係,旨在提高互聯網的安全性,意即它是爲了更好地國際化而誕生的組織。但如果仔細觀察歷史,會發現網際網路早期,主要監管機構是IANA(再上一級是美國商務部),隨着網路快速發展,美國商務部開始尋求成立一個更新、更國際化的監管組織來取代IANA 的功能,因此ICANN 應運而生;但一直到今天,全球範圍內運行的13 個伺服器有10 個位於美國,世界的其他地方則會通過鏡像最近的伺服器來提供網路服務( ISP)。這事實上是相當中心化、被把持在特定國家政府手中的。
因此,如果閱讀 Handshake 的白皮書,看到點對點(peer-to-peer)才會真正理解它試圖做的是什麼。 Handshake 的解決方案主要是希望減少對於 ICANN 的依賴。
不過,Handshake 並非想要把整個 DNS 去中心化,因爲除了根區域目前是中心化的以外,整個 DNS 本來就已經是去中心的。它只專注於最頂層的DNS 根區域的數據儲存和控制,正如它的白皮書指出「Handshake 命名協定與其前身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沒有共識層的命名空間或子域的概念。它的作用不是替換所有DNS,而是替換根區域檔和根伺服器」,Handshake 長期來講,最終希望取代的是CA(證書機構)。
ENS 的官方文檔寫道:ENS 是對現有的 DNS 延伸和補充,讓它更好地被用於解析區塊鏈地址、關聯到用戶名;而 Handshake 則是給出去中心化解決方案來取代部分現有的 DNS。
Handshake 使用區塊鏈的未花費交易輸出(UTXO)進行保護,並以與比特幣相同的方式使用工作量證明(PoW)原則。用戶可以運行用 JavaScript 編寫的完整節點守護程序(hsd),這是一個比特幣的分支,通過使用該程序運行一個完整的節點,用戶可以參與保護 Handshake 網路的安全。
鑄造 Handshake 域名是通過鏈上拍賣進行的,任何用戶都可以使用 $HNS 對任何未鑄造的域名出價。競價期約五天,可以出價任何金額,並可以選擇添加盲注,讓其他人無法知道你的實際出價。出價+盲注=總鎖定金額,其它人只能看到總鎖定金額。
揭曉期時出價會揭曉,盲注會被退回;揭曉期結束後,競標失敗的用戶可以拿回全部的總鎖定金額,而中標者只需要付第二高的出價金額(即 Vickrey auction),中標者會被退還自己的出價和第二高出價之間的差額;如果只有一個用戶出價,那麼就可以免費獲得域名(因爲第二高的出價爲零)。中標者付出的金額會被直接從區塊鏈上燃燒,對 $HNS 價格產生通貨緊縮效應。
來源:Handshake 官網的鏈上競拍鑄造流程
如果一個域名已經被鑄造,就可以在二級交易市場出價購買,目前 Handshake 域名的最大交易市場爲 namebase。
來源:namebase 官網
理想的未來,大多數瀏覽器應該要原生支援 Handshake(目前比較知名的支援案例只有 Opera 瀏覽器)。在瀏覽器並不原生支援的情況下,訪問 Handshake 域名的網站有許多安全性不一的方式。
最簡單的訪問方式比如 HNS.to 很不安全,因爲它只是一個代理通道,而且偶爾會故障;而最復雜的配置是給不希望依賴任何第三方軟體,追求絕對安全的開發者,其學習曲線較高,並不適合一般用戶。
因此,最適合一般用戶的應該是一個安全性和學習曲線居於兩者中間的選項,比如開源的第三方軟體 Fingertip:Fingertip 是由 Impervious 創建的多合一開源解析器(resolver),可以讓瀏覽器無信任地解析 Handshake。
是可以的,因爲 Handshake 區塊鏈軟分叉了 ICANN 的根區域,確保它是向後兼容的。一般使用上,會根據頂級域名自行在ICANN 和Handshake 的DNS 服務中做切換,如果遇到兩種服務的同名衝突時,你也能在許多社區工具中選擇遇到衝突時,自動切換至ICANN 或者Handshake。
Andrew Lee 和 Joseph Poon 是 Handshake 的兩位主要聯合創始人。其他的聯合創始人包括 Boyma Fahnbulleh 和 Christopher Jeffrey。
根據公開採訪,Andrew Lee 2013 年搬到舊金山在投資銀行從事支付相關的研究工作,2014年初,辭去了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的職務,創辦了Purse(最大的比特幣市場之一),他們接着決定投資於協定或基礎設施層,試圖在比特幣之上建立一個智能合約庫,稱爲全節點實現bcoin,它不是代幣,更像是Chrome 或Internet Explorer。
Poon 的背景是金融和會計,對不同帳本之間如何交互工作很感興趣。一開始他在四大會計事務所和諮詢部門工作;後來他和 Thaddeus Dryja 共同發布了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的白皮書,還和 Vitalik Buterin 合作撰寫了關於 Plasma 的論文。他的主要興趣是研究可擴展性和協調機制(coordination mechanisms)。
根據不多的公共資料和新聞,Handshake 在 2018 年時的數據顯示累計融資 $10.2M,投資機構不乏知名的 Andreessen Horowitz(a16z加密),Founders fund,Sequoia Capital,Polychain 等等。
創世區塊有13.6億個 $HNS,另有6.8億個可供開採,完全稀釋後的供應量爲20.4億。採礦獎勵的第一次減半將在 3.25 年後發生——5 年後,大約 430k (60%) 的可開採硬幣將被開採,大約 100 年後挖完。從白皮書中對代幣經濟模型的描述,可以總結出 $HNS 的幾個特點,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Handshake 團隊沒有任何比例的代幣配額。融資的 $10.2M 是這麼來的:投資者以每 $HNS 0.10 美元的價格購買代幣總量的 7.5%,共 $10.2M 美元,這些錢接着全數被捐贈給開源社群。
Handshake 對開發者進行了大量空投。在最初的 13.6 億枚硬幣中,理論上可以領取整整 9.52 億 HNS(初始供應量的 70%,完全稀釋的 47%)的空投。另外有 7.5% 的初始供應量被給予早期貢獻者。
分配給這些投資者和早期貢獻者的 15% 代幣流向了 1356 個不同的地址,沒有一個實體控制超過 1.5% 的初始供應量。除了給投資者和早期貢獻者以外,$HNS 代幣比例還被大量分配給了開源軟體社區的支柱,如Apache基金會,LibreSSL,EFF,Mozilla基金會,Arch Linux等,用於激勵措施和良性循環。
來源:$HNS 代幣分配比例
可以看到Handshake 域名在2022 年鑄造量成長的速度最快,2023 年趨緩,回到2021 年的水平;而這些域名實際被使用的數量,在2021 年4 月到2023 年6 月都是緩慢增長,在2023 年7 月到11 月這四個月開始被大幅採用,後續有回到正常水平。這可能是因爲比特幣 ETF 通過、市場回暖,對 $HNS 幣價有拉抬效果,會增加 $HNS 的採用成本。
來源:namebase 上顯示 Handshake 域名的採用情況
在 Vitalik 表示 ENS 對以太坊生態很重要後,ENS 一路飆漲。不過和ENS 不同,Handshake 的採用階段目前還在比較早期,如果對其提供的去中心化解決方案表示樂觀,認爲未來遲早會被廣泛採用,考慮到Handshake 鑄造的邏輯,越多採用$HNS 代幣就會越緊縮,那麼在$HNS 處於相對低點時適當配置是個不錯的選擇。
Handshake 是一個區塊鏈協議,被用於管理 DNS(域名系統)中頂級域名(Top level domains, TLD) 的註冊、續訂和轉移。
域名系統是一種分層的命名系統,用於將人類可讀的域名(如www.example.com)映射到機器可讀的IP位址。當您在瀏覽器輸入域名時,DNS服務器會將該域名解析爲對應的IP位址,然後瀏覽器可以連接到托管該網站的服務器。這個過程涉及多個DNS服務器層級,自根域名服務器開始,逐步查詢和解析子域名。
域名服務驗證和管理根 DNS 命名區域。這是如何運作的?打個比方,整個域名系統就像「字典」或「索引」。根域名服務器維護着最頂層的域名區域(.com、.org等),以及它們對應的授權DNS服務器的記錄。換句話說,這個字典記錄了「誰有權爲某一頂級域名提供DNS解析服務」。
Handshake 只專注於頂級域名,也就是 .com、.org、.net 等等。這些頂級域名的審查、證書頒發過去主要是由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 ICANN 負責,Handshake 提供的則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
ICANN 成立於 1998 年,是一個由全球人民組成的非營利性合作夥伴關係,旨在提高互聯網的安全性,意即它是爲了更好地國際化而誕生的組織。但如果仔細觀察歷史,會發現網際網路早期,主要監管機構是IANA(再上一級是美國商務部),隨着網路快速發展,美國商務部開始尋求成立一個更新、更國際化的監管組織來取代IANA 的功能,因此ICANN 應運而生;但一直到今天,全球範圍內運行的13 個伺服器有10 個位於美國,世界的其他地方則會通過鏡像最近的伺服器來提供網路服務( ISP)。這事實上是相當中心化、被把持在特定國家政府手中的。
因此,如果閱讀 Handshake 的白皮書,看到點對點(peer-to-peer)才會真正理解它試圖做的是什麼。 Handshake 的解決方案主要是希望減少對於 ICANN 的依賴。
不過,Handshake 並非想要把整個 DNS 去中心化,因爲除了根區域目前是中心化的以外,整個 DNS 本來就已經是去中心的。它只專注於最頂層的DNS 根區域的數據儲存和控制,正如它的白皮書指出「Handshake 命名協定與其前身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沒有共識層的命名空間或子域的概念。它的作用不是替換所有DNS,而是替換根區域檔和根伺服器」,Handshake 長期來講,最終希望取代的是CA(證書機構)。
ENS 的官方文檔寫道:ENS 是對現有的 DNS 延伸和補充,讓它更好地被用於解析區塊鏈地址、關聯到用戶名;而 Handshake 則是給出去中心化解決方案來取代部分現有的 DNS。
Handshake 使用區塊鏈的未花費交易輸出(UTXO)進行保護,並以與比特幣相同的方式使用工作量證明(PoW)原則。用戶可以運行用 JavaScript 編寫的完整節點守護程序(hsd),這是一個比特幣的分支,通過使用該程序運行一個完整的節點,用戶可以參與保護 Handshake 網路的安全。
鑄造 Handshake 域名是通過鏈上拍賣進行的,任何用戶都可以使用 $HNS 對任何未鑄造的域名出價。競價期約五天,可以出價任何金額,並可以選擇添加盲注,讓其他人無法知道你的實際出價。出價+盲注=總鎖定金額,其它人只能看到總鎖定金額。
揭曉期時出價會揭曉,盲注會被退回;揭曉期結束後,競標失敗的用戶可以拿回全部的總鎖定金額,而中標者只需要付第二高的出價金額(即 Vickrey auction),中標者會被退還自己的出價和第二高出價之間的差額;如果只有一個用戶出價,那麼就可以免費獲得域名(因爲第二高的出價爲零)。中標者付出的金額會被直接從區塊鏈上燃燒,對 $HNS 價格產生通貨緊縮效應。
來源:Handshake 官網的鏈上競拍鑄造流程
如果一個域名已經被鑄造,就可以在二級交易市場出價購買,目前 Handshake 域名的最大交易市場爲 namebase。
來源:namebase 官網
理想的未來,大多數瀏覽器應該要原生支援 Handshake(目前比較知名的支援案例只有 Opera 瀏覽器)。在瀏覽器並不原生支援的情況下,訪問 Handshake 域名的網站有許多安全性不一的方式。
最簡單的訪問方式比如 HNS.to 很不安全,因爲它只是一個代理通道,而且偶爾會故障;而最復雜的配置是給不希望依賴任何第三方軟體,追求絕對安全的開發者,其學習曲線較高,並不適合一般用戶。
因此,最適合一般用戶的應該是一個安全性和學習曲線居於兩者中間的選項,比如開源的第三方軟體 Fingertip:Fingertip 是由 Impervious 創建的多合一開源解析器(resolver),可以讓瀏覽器無信任地解析 Handshake。
是可以的,因爲 Handshake 區塊鏈軟分叉了 ICANN 的根區域,確保它是向後兼容的。一般使用上,會根據頂級域名自行在ICANN 和Handshake 的DNS 服務中做切換,如果遇到兩種服務的同名衝突時,你也能在許多社區工具中選擇遇到衝突時,自動切換至ICANN 或者Handshake。
Andrew Lee 和 Joseph Poon 是 Handshake 的兩位主要聯合創始人。其他的聯合創始人包括 Boyma Fahnbulleh 和 Christopher Jeffrey。
根據公開採訪,Andrew Lee 2013 年搬到舊金山在投資銀行從事支付相關的研究工作,2014年初,辭去了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的職務,創辦了Purse(最大的比特幣市場之一),他們接着決定投資於協定或基礎設施層,試圖在比特幣之上建立一個智能合約庫,稱爲全節點實現bcoin,它不是代幣,更像是Chrome 或Internet Explorer。
Poon 的背景是金融和會計,對不同帳本之間如何交互工作很感興趣。一開始他在四大會計事務所和諮詢部門工作;後來他和 Thaddeus Dryja 共同發布了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的白皮書,還和 Vitalik Buterin 合作撰寫了關於 Plasma 的論文。他的主要興趣是研究可擴展性和協調機制(coordination mechanisms)。
根據不多的公共資料和新聞,Handshake 在 2018 年時的數據顯示累計融資 $10.2M,投資機構不乏知名的 Andreessen Horowitz(a16z加密),Founders fund,Sequoia Capital,Polychain 等等。
創世區塊有13.6億個 $HNS,另有6.8億個可供開採,完全稀釋後的供應量爲20.4億。採礦獎勵的第一次減半將在 3.25 年後發生——5 年後,大約 430k (60%) 的可開採硬幣將被開採,大約 100 年後挖完。從白皮書中對代幣經濟模型的描述,可以總結出 $HNS 的幾個特點,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Handshake 團隊沒有任何比例的代幣配額。融資的 $10.2M 是這麼來的:投資者以每 $HNS 0.10 美元的價格購買代幣總量的 7.5%,共 $10.2M 美元,這些錢接着全數被捐贈給開源社群。
Handshake 對開發者進行了大量空投。在最初的 13.6 億枚硬幣中,理論上可以領取整整 9.52 億 HNS(初始供應量的 70%,完全稀釋的 47%)的空投。另外有 7.5% 的初始供應量被給予早期貢獻者。
分配給這些投資者和早期貢獻者的 15% 代幣流向了 1356 個不同的地址,沒有一個實體控制超過 1.5% 的初始供應量。除了給投資者和早期貢獻者以外,$HNS 代幣比例還被大量分配給了開源軟體社區的支柱,如Apache基金會,LibreSSL,EFF,Mozilla基金會,Arch Linux等,用於激勵措施和良性循環。
來源:$HNS 代幣分配比例
可以看到Handshake 域名在2022 年鑄造量成長的速度最快,2023 年趨緩,回到2021 年的水平;而這些域名實際被使用的數量,在2021 年4 月到2023 年6 月都是緩慢增長,在2023 年7 月到11 月這四個月開始被大幅採用,後續有回到正常水平。這可能是因爲比特幣 ETF 通過、市場回暖,對 $HNS 幣價有拉抬效果,會增加 $HNS 的採用成本。
來源:namebase 上顯示 Handshake 域名的採用情況
在 Vitalik 表示 ENS 對以太坊生態很重要後,ENS 一路飆漲。不過和ENS 不同,Handshake 的採用階段目前還在比較早期,如果對其提供的去中心化解決方案表示樂觀,認爲未來遲早會被廣泛採用,考慮到Handshake 鑄造的邏輯,越多採用$HNS 代幣就會越緊縮,那麼在$HNS 處於相對低點時適當配置是個不錯的選擇。